2016年4月23日
一向對運動狂熱的巴西人,飽受政經陰霾困擾,再無2009年奪得今夏奧運會舉辦權時的樂觀及興奮,當年雖面對金融海嘯,巴西人仍相信前景是美好的,2008年第四季其經濟按季急挫13%,但很快就復甦過來,前總統盧拉2010年12月31日任滿,交棒予接班人羅塞夫時,還自豪地說,擺脫了貧窮的巴西,將在羅塞夫治下邁向中等收入國家。
盧拉是一位勞工領袖出身的總統,2002年當選登上巴西權力高峰後,大幅提高低下階層國民的福利,不論是最低工資或是平均工資均有飛躍式增長,他推出的家庭津貼計劃,向低收入家庭提供現金津貼,補助子女教育費及免費種疫苗等,據說是全球最大的同類政府補助計劃,2006年推出時,耗用了當年GDP的0.5%。在他的兩屆總統任期內共有2000萬巴西人脫離貧窮線,成就受到國際讚譽,巴西的國際地位也日漸提升。
成也資源 敗也資源
雖然有人批評盧拉藉向窮人派錢爭取政治本錢,但他卸任時確實民望甚高,由於他的高民望,使政治上未試過從選舉而晉身官場的黨友羅塞夫,也能勝出總統大選,延續工人黨的執政地位,令該黨至今主政了12年。
工人黨之興衰,與國際資源價格有莫大關係。盧拉上台初期,正值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晉身成為世界工廠,經濟進入高速增長期,對石油礦石及各類天然資源需求異常大,商品市場也迎來逾10年的大牛市,巴西以天然資源出口為主,正正是這次牛市的最大受惠者,乘着天時地利,工人黨領導的政府,財政資源豐富,派糖的本錢自然優厚,民心民意均歸向,中產階級逐步建立起來。盧拉雖然是巴西歷史上首位沒有大學學位的總統,但他離任接受《經濟學人》訪問時就自豪地指出,8年任期內,建設的大學與工科學校是歷任總統中最多。
政治光環雖然可以交棒,但運氣卻無法延續。羅塞夫2011年1月1日接任上台,後金融海嘯的動盪年代開始,歐債危機出現,世界經濟風雨飄搖,當這邊危機暫息,不久美國又說要收回寬鬆的貨幣政策,國際資本撤離新興市場,股債滙大跌,另一邊廂,中國經濟無法單靠出口,開始進入轉型期,經濟增長逐年放緩,油價遂於2014年中崩盤,由每桶逾百美元下滑超過七成,曾跌穿30美元,其他商品如鐵礦石價格亦大幅下挫。
經濟差最低工資卻飆升
經濟陷入困局,巴西人的大國夢醒,風光過後政經制度缺陷浮現,包括貪污嚴重,政治分餅仔盛行,漏稅逃稅情況普遍,稅法形同虛設,經商審批關卡重重,徒增經營成本,政府的經濟政策過度保護勞工,勞動力市場法規多多,十分僵化,損及投資意欲,正是百廢待舉,需要進行大規模的經濟變革。偏偏總統及執政黨此時醜聞纏身,民望跌至谷底,只能苟延殘喘,沒有政治能量改革,惟有繼續投其所好,派糖買人心。
工人黨上台執政後,政策向勞工階層傾斜,【圖1】可見,由2004年至2015年間,不論是最低工資或平均工資,升幅都比勞動生產力增速為快,羅塞夫上台後,進一步加速此趨勢,她把最低工資的水平定於通脹率加上前兩年的經濟增長速率,2012年最低工資急升14%,2013年漲9%,2014年也升6.78%,2015年為9%。為爭取民望,她去年把原定到期的最低工資釐定方程式延長至2019年,今年的最低工資增長達11.6%。面對經濟環境差,工資成本又急漲,企業的盈利能力大幅削弱,私人投資自然萎縮。
民粹措施長期扭曲了社會資源的有效配置,在基建發展上惡果可見一斑,巴西經濟缺乏效益,其中一個因素便是基建投資嚴重不足,基於政府把財政資源撥往濟貧,令舉國的基建投資薄弱,反而倒過來壓抑了經濟增長的潛力。【圖2】可見,巴西的道路不單遠少於成熟經濟體如美國及澳洲,也比同為金磚國家的中國及印度為差,汽車數量的密度則遠比其他國家為高,道路網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其他設施如機場,港口及鐵路均投資不足,成為工業化的重要障礙。
客觀環境變差,羅塞夫的政途進入日暮途窮的日子,工人黨的執政日子將盡,進行大選,重選新政府,拋掉舊思維,看來是巴西唯一的選項。隨着高油價已成歷史,很多產油國都開始尋求轉型之路,巴西也不能例外。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