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2日
這幾年,銀行在超低利率的大環境下,經營困難重重,並不能在息差之中獲得利益,花旗銀行集團(CitiBank)近日宣布撤銷其在中國、歐洲、中東、北非等十三個國家消費市場的金融事業的零售業務,消息一出,震撼國際,消費者更是驚愕、感到措手不及。
華爾街四大「支付寶」,Square、Visa、PayPal和Mastercard對趨勢最敏感,總市值超過一萬億美元,已經超越傳統六大銀行即美國銀行、摩根大通、富國、花旗、摩根士丹利和高盛的總和。
過去二十年,網絡發展缺席的銀行老人,不僅失去了對網絡的理解與想像力。在社群與移動所主導的新世界中,既不知要往哪裏去,當然也不需思考如何布局未來。銀行就把重心放在資產管理及虛擬銀行業務上。
世界變化如此之快,網絡與科技快速發展,許多行業都面對市場的巨大變化,昔日熟悉且運作流暢的經營模式,往往短期間就面臨全面反枱的強大壓力。
銀行,上下幾百年,坐定定就會收到各類型的手續費及收入,但互聯網金融及種種技術的革新,令到這個中介這份中間收入憑空消失。香港自二○一九年三月起,開始批出所謂的虛擬銀行(Virtual Bank)牌照,至今已有八間企業獲發牌,包括眾安、天星、匯立、螞蟻、livi和Mox等。
觀乎這些虛擬銀行產品比傳統銀行少,目前只集中在幾項主要服務,開戶迎新獎賞、高息定期及活期存款優惠、消費回贈及低息貸款,毫無賣點。
他們面對的第一個問題,就是要吸客,吸客就要燒錢,大家看到這幾間虛擬銀行,問佢CEO一句話,何時能夠真正獲利?
沒有人能夠回答。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