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0日
所謂「致廣大而盡精微」。日常生活中,細節往往易被忽視,但恰恰細微處最可能成為一事一物的決定因素。本案就是從細節入手,以細微處的用心,構建整體畫面的美觀,更盡可能達到屋主希望的實用性。「屋主一家四口是一對年輕夫婦與仔女,他們最主要的要求就是做好居室的收納。」設計師Tony(黃耀漢)介紹。
設計細節從入門第一眼看到的景觀牆開始,由淺色六角形雲石紋磚拼接而成的牆身,既立體亦有質感,「希望進入室內的人,目光能第一時間被牆身吸引,從這裏開始一個連貫的故事。」Tony說,這個設計看上去是一個簡約整體,但實際上是刻意利用不同物料對區域進行功能上的分布。玄關處的儲物櫃就是如此,「如擺放花樽的位置是實心木板,方便屋主換鞋,旁邊黑色的三層框架,除能夠擺放書籍,也方便屋主回家時放好銀包、車匙等小物品。」
櫃身下方的灰色線條延伸至客廳,橫跨全牆的電視櫃映入眼簾。「這裏有幾組跨度較大的儲物櫃,地櫃採用黑色網紋,上方的中空位置則可以陳設裝飾品,避免單調。」Tony說,近電視機櫃的天花板上,有兩個設計特別的燈飾,是來自意大利品牌Artemide,「這個燈是用一個碟子托住兩個球體,而球體都是非固定的,非常特別。」
天花板上的黑色燈槽一路延伸至飯廳,Tony表示:「燈光能營造不同效果,因此用燈槽作為修飾,讓滲光隨橫樑一直連貫到結構柱。」飯廳儲物櫃與入門處形成呼應,中間的長形魚缸自遠處看,成為線條延伸的一部分。「屋主有養魚習慣,希望室內顯得更有生氣,所以我們希望運用魚缸設計出牆景的感覺。」Tony續說:「希望營造的效果不是簡單的一櫃一景,而是當你從遠處看會發現整個場景是一體的。」
為中和直線線條,餐廳的吊燈、飯枱及一些飾品都刻意選用圓角效果演繹。當中吊燈來自比利時品牌Modular的Wever & Ducré(W&D),球形燈膽分為上下兩部分,燈光集中在整個燈膽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則不能發光。「燈膽上方有一塊黑色的圓形鏡面,燈光通過鏡面再反射回飯枱,會比較柔和。」Tony表示,飯廳內的掛畫選擇亦是考慮利用錯落的球體製造景深效果。「廚房比較簡約,通過黑色框玻璃,若看到家人正在準備食物,覺得好溫馨。」
走廊天花拓儲物空間
連接睡房的走廊天花板亦有玄機,「可以看見一個黑鏡,推開是可以儲物的空間,貫通整個走廊。」Tony說,設計中嘗試用不同方式拓展儲物空間,3間睡房的窗台都能儲物,並且設有地台。「屋主希望整間屋能有一體化的效果,因此睡房的設置非常相似,顏色都以淺木色為主,物料也都相同。」由於房間朝向會有西斜,白天也需要拉上窗簾,於是採用日夜風琴簾,既美觀又實用。另外,主臥套廁也有許多出彩細節,「地板和牆身均採用了雲石紋的磚,顏色希望能陪襯木色。」Tony續說,面盆及梳妝枱相連,以拓展使用空間,梳妝區域的燈光及儲物櫃都是為方便女士化妝而設。儲物櫃採用纖維膠板,防潮性能相對更好,與之相連的全身鏡旁設置了污衣籃,方便屋主沖涼時放置需要換洗的衣物。
撰文:王嘉程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