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22日
過去一周,本地體壇好不熱鬧,神奇小子李卓耀主場逆轉勝,令人看得血脈沸騰,友人告訴我,場內團結的打氣聲顯示香港未來未絕望,但當看到頒獎時,冠軍獎金只有3萬美元(下同),又不禁啞然。
這位友人本身不是體育迷,賽後好奇問我:「職業羽毛球壇的獎金數字,是否同網球壇差好遠?」這是一條好問題,筆者回家查閱資料後,發現直頭是雲泥之別,羽毛球(4.74至5.50克)和網球(56克至59克)的重量差距,大概就是兩項運動的獎金差距。
百萬級屬少數
今年香港公開賽屬於世界巡迴賽超級500系列,總獎金為40萬,也是李卓耀出道以來贏得的最高級別錦標,惟實際金額只有3萬,亞軍金廷則有1.52萬。3項雙打冠軍各有3.16萬,兩人對分,收入肯定比單打少,而且亞軍獎金與單打亞軍睇齊。
職業羽壇巡迴賽分為6級,超級500被列第4級別,總獎金不得少於35萬。超級750系列總獎金不得少於70萬,全年有5場,超級1000系列總獎金要在1000萬美元或以上,但全年只有3場。別以為超級1000可同網球的大滿貫相提並論,誕生逾100年的全英賽單打冠軍獎金只有7萬美元。世界巡迴賽總決賽是現時羽壇獎金最豐厚的賽事,自去年起升級至1500萬,單打冠軍進賬12萬,也是全球唯一獎金達到6位數的賽事。
網球員假如收的是羽球賽事的獎金,相信會發起大罷工抗議。四大滿貫當然和味,今年美網單打冠軍獲得破紀錄的385萬,亞軍獨取190萬,連首圈出局的球手也可帶走5.8萬,比卓耀的冠軍含金量更高!四大滿貫之下,ATP和WTA巡迴賽大致分為3級,順序為1000系列賽、500系列賽和250系列賽,羽毛球大部分賽事基本上與250系列賽水平接近,今年俄羅斯克里姆林盃,總獎金超過100萬美元,甚至超過羽壇的超級750系列,一個天、一個地。
事實是台灣球后戴資穎去年成為首位累計獎金突破百萬的女球手,甚至高於出道多年的林丹,僅次李宗偉和諶龍,但這些數字在網壇根本不入主流。話說回來,羽壇雖說職業化,但多數大國仍採取全國體制,運動員每月有固定收入,免除生活上的後顧之憂,反之網球手轉為全職後,並無底薪可言,同時供養龐大的團隊,成績欠佳的話,或致入不敷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加時食「塞」 |
上一篇: | 訓練前評估(下) —— 姿態及體能評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