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2月22日
近來燒鵝名店鏞記在網上被熱燒,先有名人何嘉麗投訴「鵝不對身」,後有港男開Post呻貴!對香港食飯不知價的朋友太多,旅遊業過度開放,未幫到香港經濟,就先把租金炒起來。翻查網上舊聞,香港電視主席王維基與同事到銅鑼灣一間茶記吃飯,一客雞鵝髀飯,埋單也要165元。2014年究竟是雞貴,定是鵝貴?最精確的答案一定是租金貴!
朋友M說:「又無人揸槍逼你去食! 好似行隧道一樣,很多人介意西隧貴,咪去排紅隧囉!」生活其實是各有所需,朋友認為我經常食貴價餐廳,日日米芝蓮。事實上的客觀環境是,工作試菜時有預算去試,叫我日日吃貴餐,飲貴酒,我也應付不來。A 說:「記者也好、美食家也好,有糧就有好故事!」必須承認,做記者收入低享受高(被宴請時),很多人患上精神分裂,還以為自己真的是個「有錢人」。
鎮店之寶
寫飲食由興趣開始,寫了二十多年, 自資吃飯的比重佔一半,落筆寫故事,必定由消費者立場去看。契媽P從三藩市回港度假,叫我建議幾家中餐廳給她招待朋友吃飯;灣仔福臨門、九龍唐閣都是我喜歡的,只不過請客預算有上限,全部落選。每個人請客食飯都有心裏面的「那一家」!
新桂香是柴灣燒臘名店,年頭至年終,請客率高達十次以上,平均每三星期一次。到小店請客,先要考慮人家感受,我會選擇店家的非繁忙時間到訪。早上10時,燒豬、切雞、叉燒、燒排骨、燒鴨、油雞分段登場,食物在溫熱中的最佳狀態出爐。我會帶上香檳、紅葡萄酒與酒杯在場恭候朋友。新桂香的叉燒是《蘋果日報》的叉燒名店盲評的第一,只不過真正能感受到分別的又有幾人?其實燒味在一般人心目中會畫了一條線,「可以有幾好?」可能是每個未試過朋友的答案。吃燒味,時間、地點、落單都很重要,選肥叉燶邊,又或是半肥瘦相間的脢頭肉,各有各所好。
新桂香由柴灣桂香老店而來,老闆移民,舊夥計接手就改名叫新桂香。叉燒是這裏的鎮店之寶,午市後的生腸量不多,亦是我的心頭好。限量新登場是一年大的清遠雞白斬雞,雞味特濃,加上同樣需要預訂的琵琶鴨,街坊小店還能有這陣型,一點也不容易。年輕一代很多未吃過正宗琵琶鴨,先以五香粉、淮鹽與多款醃料抹身醃上數小時,吊乾後塗上麥芽糖水,再抹一層柱侯醬,再吊乾。燒香後,皮脆肉味濃,舊時老人家襯燒酒,我愛襯梅味特重的紅葡萄酒。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意大利野牛Il Bisonte |
上一篇: | 馬來西亞風味 沙嗲醬烤雞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