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5日

謝詩驄 物理治療

行樓梯的藝術

香港山多平地少,路面梯級已經夠多,而且建築往往向高空及地底發展,令我們不時行了很多樓梯,加上近年行山活動盛行,都大大提高我們接觸樓梯的機會。政府及一些私人機構為了推廣運動,令我們身體更健康,亦會建議多行樓梯。

行樓梯當然有很多好處,鍛煉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靈活關節等,但凡事都有正反兩面,這活動同時亦帶給大眾「傷膝、令膝關節退化」的印象。的確,筆者的病人裏,十之八九都有膝關節痛,但其實一切都跟姿勢有關!

何謂正確/錯誤的姿勢?從側面看,我們上樓梯時,應該全掌踏上一級,而非前掌或只踏一半,盡量避免膝蓋比腳趾前,令膝蓋承受過多壓力。上身應保持挺直,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壓力。從背面看,膝蓋應避免內屈,即X形腳,減低韌帶和半月瓣受傷風險。腳掌應正對前方或輕微外傾,切勿入字腳令膝關節內旋,兩腳保持大概12至15厘米闊度,身體應保持在正中線,不要左右彎腰。

步伐方面,應以細步為主,切忌跨級,若在山中盡量避免跨上大石,應找小石級慢行。速度方面,以均速行走,不徐不疾,慢慢上或落。至於發力,不要以為上樓梯只用大髀四頭肌發力就可以,這樣做會令四頭肌筋疲力盡,我們下樓梯是非常依賴四頭肌發力的,所以上樓梯時應該用屁股肌肉發力,協助拉直膝蓋踏上下一級,同時保留四頭肌的力量應付落樓梯。無論上或落都應該放輕腳步,而且不要有超伸等動作。

雖然很多時病人有膝關節痛時,醫生都會建議不要再行樓梯,不過筆者卻認為只要保持正確的行樓梯姿勢,膝關節痛的病人也可以行樓梯的。

作者為香港、澳洲註冊物理治療師

www.bethesda.com.hk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