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5日
香港山多平地少,路面梯級已經夠多,而且建築往往向高空及地底發展,令我們不時行了很多樓梯,加上近年行山活動盛行,都大大提高我們接觸樓梯的機會。政府及一些私人機構為了推廣運動,令我們身體更健康,亦會建議多行樓梯。
行樓梯當然有很多好處,鍛煉心肺功能、強化肌肉、靈活關節等,但凡事都有正反兩面,這活動同時亦帶給大眾「傷膝、令膝關節退化」的印象。的確,筆者的病人裏,十之八九都有膝關節痛,但其實一切都跟姿勢有關!
何謂正確/錯誤的姿勢?從側面看,我們上樓梯時,應該全掌踏上一級,而非前掌或只踏一半,盡量避免膝蓋比腳趾前,令膝蓋承受過多壓力。上身應保持挺直,避免增加不必要的壓力。從背面看,膝蓋應避免內屈,即X形腳,減低韌帶和半月瓣受傷風險。腳掌應正對前方或輕微外傾,切勿入字腳令膝關節內旋,兩腳保持大概12至15厘米闊度,身體應保持在正中線,不要左右彎腰。
步伐方面,應以細步為主,切忌跨級,若在山中盡量避免跨上大石,應找小石級慢行。速度方面,以均速行走,不徐不疾,慢慢上或落。至於發力,不要以為上樓梯只用大髀四頭肌發力就可以,這樣做會令四頭肌筋疲力盡,我們下樓梯是非常依賴四頭肌發力的,所以上樓梯時應該用屁股肌肉發力,協助拉直膝蓋踏上下一級,同時保留四頭肌的力量應付落樓梯。無論上或落都應該放輕腳步,而且不要有超伸等動作。
雖然很多時病人有膝關節痛時,醫生都會建議不要再行樓梯,不過筆者卻認為只要保持正確的行樓梯姿勢,膝關節痛的病人也可以行樓梯的。
作者為香港、澳洲註冊物理治療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鱟專家張肇堅:荃灣與馬鞍山曾是鱟聚居地 |
上一篇: | 「心慌慌」要小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