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5日
香港管弦樂團(港樂)於2016年元月推出一連串活動,為《女武神》歌劇音樂會進行宣傳,包括1月16日的專題研討會、公開綵排、講座,以及1月21和23日兩日的演出。
華格納的四聯歌劇《指環》既要聽、也要看,因為在華格納的藝術哲學觀裏,器樂、歌唱、戲劇、舞蹈的綜合才是總體藝術——聽覺、視覺、理性想像和感性陶醉,缺少任何一個組成部分都不完美。在香港,我們並沒有適合演出《指環》的場地,也沒有足夠的觀眾,更沒有充分的資源和相應的市場來演出四聯歌劇《指環》。因此,先以音樂會的形式分四年演出,既能培養、教育香港觀眾,又能分期製作這四聯歌劇。筆者覺得港樂做得對,在有限度的資源和市場接受力的情況下,以音樂會的形式來向香港觀眾、聽眾介紹華格納的樂劇,是具有前瞻性的決定。
港樂為了演出《女武神》,邀請了14位歌劇演員擔任劇中的6位主要角色和8位女武神;還額外聘請了22位弦樂、管樂、豎琴樂手,連「港樂」的91位團員,共有樂團團員113位。舞台上坐得滿滿的,14位演員要站在樂團團員中間。香港文化中心的音樂廳舞台看來應付不了華格納的作品演出。
聲樂家演唱佳
演員中最突出的是飾演齊格蒙特的男高音Stuart Skelton。他有一副討人喜歡的男高音音色,明亮而輕鬆,音量控制得恰到好處。他在第一幕裏對齊格蓮達表達的愛激情而真摯,在第二幕裏與亨丁決鬥之前向布倫曉特表白對齊格蓮達的癡情,均顯示出Stuart Skelton卓越的聲樂和戲劇技巧。飾演胡坦的德國男中音Matthias Goerne,具有眾王之王的權威和穩重,音質沉實,實為上好「胡坦型」的演員。飾演亨丁的德國低男中音Falk Struckmann,演唱技巧雖好,但音色、音量欠缺霸氣,不像是Neiding族的首領。
三位女演員都有水準的演出,飾演布倫曉特的德國女高音Petra Lang的音量雖然不十分大,但她處理那著名的Hojotoho和Heiaha兩句相當有技巧,控制極有藝術。以德國女士的身材來講,Petra Lang可算是嬌小窈窕。飾演齊格蓮達的Heidi Melton,音色圓潤、音量控制適度的女高音,雖然不及飾演芙麗卡的Michelle De Young對丈夫胡坦氣勢洶洶,但卻能顯示出對齊格蒙特的溫柔、愛戀。那8位女武神都有不錯的音色和音量,但在這部作品裏表現的機會不多。
整體來講,舞台演員都很平均,彼此配合得緊密流暢,與歐洲大劇院的演出水準,尤其是德、奧如慕尼黑、維也納歌劇院的不分伯仲。
樂團編制勝任
港樂雖然有96人的編制,但根據場刊開列的樂團團員名單,基本團員91名,另「特約樂手」22人,共113人。去年演出《萊茵的黃金》,港樂以及「特約樂手」共120人。去年演出相當出色,尤其是銅管樂和敲擊樂,指揮梵志登也顯示了他的氣魄和才華,為未來的《指環》演出打下了基礎。果然,《女武神》在梵志登的指揮下,樂團的層次和聲部更清晰,效果更細膩,更有德奧神髓了。
在音樂會上有人問,德國製作演出的《指環》有什麼特點?其實,在歌劇製作和演出上,國家和地方特色已不那麼重要了, 因為歌劇導演、演員、樂隊指揮和樂手已不分國籍地在全世界各大劇院演出,真本事比國籍重要多了。
大致來講,德國導演的製作較傳統,德國樂隊指揮較細膩嚴謹,德國歌唱家也較有氣勢,這只是「大致」來講,例外的也有,如拜魯伊特節日劇院現任掌舵人、華格納的孫女卡塔琳娜就是例外,2013年紀念華格納誕辰200周年製作演出的《指環》就前衞、新潮得令人難以接受,雖然這個版本的導演不是卡塔琳娜本人,但作為拜魯伊特節日劇院的最高負責人,沒有她的批准是不可能演出的。
撰文 : 劉靖之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