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5年4月2日

劉靖之 樂韻悠揚

沙皇的新娘 新製作專業

今年香港藝術節的歌劇與往年不同,既不是意大利也不是德國的熱門作品,而是十九世紀末俄羅斯民族樂派配器大師里姆斯基–科薩科夫(Nikolai Rimsky-Korsakov, 1844 -1908)的《沙皇的新娘》。這位作曲家雖然以交響樂、室內樂聞名,但也創作了十五部歌劇,其中以1898年的《沙皇的新娘》和1907年的《金雞》廣為人知。

音樂史學者評謂,俄羅斯民族樂派的五人「強力集團」裏,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音樂天分不如其他四位,但他卻為「強力集團」的團員作品重新配器,包括穆索爾斯基的《鮑里斯.戈杜諾夫》和鮑羅廷的《伊戈王子》。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絢爛明快的配器深刻地影響了史特拉文斯基。

三維立體浮雕場景

這次香港藝術節不僅將莫斯科大劇院(The Bolshoi Opera)主要的獨唱歌手和合唱團邀請來港,還將大劇院的樂團也整團請來伴奏。導演尤利亞.畢夫澤尼(Julia Pevzner)根據費奧多爾.費多羅夫斯基(Fyodor Fedorovsky 1883-1955)於1955年設計的舞台布景重新排練,因此這次演出是一個嶄新製作,原來的平面圖景換成三維立體的浮雕場景。這種三維立體場景更能呈現音樂的立體感。筆者完全同意導演畢夫澤尼的說法,《沙皇的新娘》予觀眾的第一個感覺是舞台布景的立體感、輪廊和色彩所形成的美感,如第二幕的那種矇矓感,確實充滿了詩情畫意,雖然舞台上正在進行着醜惡的陰謀詭計。

第三幕的幾道門帶有濃厚的俄羅斯味道,說明了舞台設計阿麗揚娜.比嘉洛瓦(Alyona Pikalova)十分注重自己的民族風格和傳統。歐洲歌劇的舞台設計目前一般都以簡約為主,而莫斯科大劇院則仍然不惜工本來讓觀眾享受傳統布景。

獨唱合唱水準極高

《沙皇的新娘》故事情節相當簡單,主要角色不多,但愈演愈複雜, 高潮集中在第四幕。編劇固然才能卓越、作曲者在塑造角色的性格上顯示了在戲劇衝突方面的天才。在幾位主要角色中,除演瑪爾法的女高音維內拉.吉瑪蒂耶瓦(Venera Gimadieva)在第二幕出現時顯得不太有信心,但她愈唱愈進入狀態,到了第四幕她的演和唱均能抓住觀眾的情緒;飾演柳芭莎的女中音斯維特拉娜.施洛瓦(Svetlana Shilova)從開始到結束都保持着高水準的演唱,是整個演出的明星之一;其他演員表現都有極好水平,包括飾演格萊亞茲諾的男中音埃爾琴.亞茲佐夫(Elchin Azizov);飾演里科夫的男高音羅曼.舒拉科夫(Roman Shulakov);飾演馬留達的男低音尼古萊.卡詹斯基(Nikolay Kazansky);飾演索巴金的男低音亞歷山大.諾曼科(Alexander Naumenko)等。另外有四位獨唱演員也有不錯的演出:男高音Stanislav Mostovoy(飾演沙皇御醫)、女高音Irina Udalova(飾演索巴金之妻)、女低音Evgenia Segenyuk(餘演瑪爾法的朋友)、女中音Anna Matsey(飾演索巴金的女管家)。

上述十位獨唱聲樂家的演和唱水平十分平均,令觀眾感到整部歌劇甚有聽頭,對劇情的發展甚感滿意。大劇院合唱團有團員五十六人,由此可見俄羅斯的音樂學院的水準極高,尤其男聲部。

根據場刊的名單大劇院樂團有六十三名團員,指揮為圖根.索克耶夫(Tugan Sokhiev),2001年畢業於聖彼特堡音樂學院,頗能掌握這部歌劇的風格。在開始演奏序曲時,樂團的音效十分乾澀、粗糙,尤其是欣賞過德國德累斯頓國家樂團和洛杉磯愛樂的演奏之後,莫斯科大劇院樂團的序曲的確難以入耳,想是弦樂和管樂樂器的問題,直到第三幕開始耳朵才勉強可以接受。仔細聽來,里姆斯基-科薩科夫的伴奏相當細緻講究,大量運用木管、銅管來伴奏詠嘆調,雖然不像華格納的「主導動機」那麼音樂人性化,但比較同時期意大利歌劇的樂隊部分,精密、專業多了。

圖片:Damir Yusupov

撰文 : 劉靖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