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3月16日

孔永樂

香港政治發展的新一頁

最近,全國人大會議以高票通過完善香港特別行政區選舉制度的決定,這對香港特區的政制發展是重大里程碑。

早於2012年,前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劉兆佳教授在其著作《回歸十五年以來香港特區管治及新政權建設》中分享他經常提問的一個困惑︰為什麼香港還沒有能夠成功建設一個可以按照「一國兩制」的精神來有效運轉,並且達到「一國兩制」的目標的新政權。何謂「一國兩制」的精神與目標值得深入討論,但回歸後香港的政治體制明顯出現缺陷,當中以選舉制度較為嚴重,令「一國兩制」難以有效運作。

殖民地時期港人須服從總督

經過2014年「佔中」及2019年反修例風波後,這問題變得更為迫切及重要。一直以來,不少香港市民對中國共產黨疑慮甚深。不過,這些憂慮並未轉化成大規模的反中抗爭。直到「佔中」及反修例的風波,兩者明顯威脅國家安全領域,並將香港市民引以自豪的良好社會治安及經濟根基自我摧毀。在大多數國家裏,中央政府都不能接受一個主要城市出現暴動並達到近乎管治失控的地步。基於國家安全及國家憲制的基礎,是次完善香港的選舉制度是責無旁貸。

若然拋開政治立場,我們也希望香港社會能夠回復昔日的平靜,聚焦經濟發展及民生政策。多年來,議會裏經常出現意識形態的爭拗,甚至變質成為倒插國旗、搶手機及潑臭水等鬧劇,這也不是民主制度應有的發展之路。

政制改革之路勢在必行。值得注意的是,是次完善香港選舉制度有兩大關鍵範疇。第一,「愛國者治港」的原則將套在政治選舉上,規定身處重要崗位及掌握公共權力的代表需要符合愛國者的標準。根據過去的經驗,這將有助香港的政治趨向穩定。殖民地時期,香港市民沒有全面的參政機會,同時在言論、出版、結社及集會等政治權利亦受到嚴格限制,香港市民行使這些權利時不能觸犯英國及港英政府的利益,更不能侮辱英國國家元首。

回歸後,香港市民所享有的以上自由差不多是毫無限制,但代價卻換來充滿言論暴力、肢體暴力甚至出現街頭暴力的政治生態。以「愛國者治港」標準完善香港選舉制度,希望日後當選的民選議員至少認同及尊重「一國」的基本事實,這亦有助改善香港行政與立法的關係。不過最終特區施政能力會否提升,這便取決於行政及立法兩方面的人才是否訓練有素、各盡所能。

進一步看,依照《基本法》第24條,香港的永久性居民可以包括中國公民或外國人。在過去的立法會或區議會選舉中,也有外國籍人士參選或當選。這令現實情況變得複雜。道理上,我們難以確保外籍人士在涉及國家主權利益、價值觀及文化觀等議題上與中國籍人士有一致的看法。在日益複雜的國際政治因素下,這選舉制度的設置無疑為香港政治及國家安全都帶來風險。

事實上,殖民地時期香港的基本政治制度建基於《英皇制誥》與《皇室訓令》,規定香港所有居民都需要服從港督,並履行代表英皇的港督及其制定的法律義務。即使在殖民地後期,選出的區議會、市政局及區域市政局,在不同程度上只是一種地區諮詢機構,為地區人士服務而從未有政治實權。

回歸後至近數年,不少人士卻將區議會視作為政治「奪權」的平台,不單把區議會最初成立的理念完全變質,在過去的選舉中為求實現此政治目標,更容忍黑衣人大肆破壞個別人士的辦事處、襲擊或威脅參與社區服務的無辜義工和市民。現在以「愛國者治港」的標準完善香港選舉制度,以及有建議取消選舉委員會中117席的區議會席位,這亦是針對近年香港政治亂象而作出的改善。

第二,新選舉制度之下把設立資格審查委員會,代替現時由選舉主任處理參選人資格。這是根據香港政治實況而較理想的建議改革。近年來,香港政治生態急速轉變,「港獨」及激進思想萌生,參選人都需要簽署一份聲明確認書,承諾擁護《基本法》及効忠香港特別行政區,並由選舉主任確認。然而,這措施不單未能改善香港政治形勢,由於處理該候選人的選舉主任名稱公開,同時令選舉主任取消參選人資格時受到極大精神壓力,甚至擔心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資格審查會免選舉主任受嚇

過去曾有人發表威嚇選舉主任的言論,並向選舉主任寄出藏有刀片及白粉的恐嚇信件。改革後將選舉主任改革成資格審查委員會,這有助改善現存問題。資格審查委員會亦可考慮設立匿名投票機制,令外界無法知道委員會內各成員的投票意向,這將更能確保各成員在審查過程中免受外界的影響。

最後,有人憂慮改革後的選舉制度會令民主派難以入閘,議會內只剩下一種聲音。現從改革方向看,完善後的選舉制度只是堵塞主張「港獨」或激進政治理念的人士參選,民主派人士只要承認「一國」的大前提,從激進路線走回較溫和理性的態度,日後仍然能夠進入議會政治。現有建議立法會選舉採用「雙議席雙票制」,估計此能預留空間讓溫和民主派參與,這對香港長遠的政制發展也是好事。

由於過去選舉制度出現若干問題,令香港政治人才每況愈下,議政水平亦未如理想,「一國兩制」的精神及目標始終難以有效運轉。改革是必然的事情,未來數個月,我們需要更多客觀的分析及建議,令改革後的選舉制度體現更多優質民主的元素,議會裏出現更多不同階層的理性聲音,選舉的設計需要與時並進,香港才有機會突破持久的經濟民生困局。

華人學術網絡成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