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2月5日
中歐投資協定在2020年末完成談判,對飽受疫情困擾的世界是一個振奮的消息。協定將為中歐企業帶來更多的投資合作機會,為企業提供更好的營商環境,有利於雙方經濟發展,為民眾創造長遠福祉。
這份高質量協定堅持兩個標準──准入前國民待遇及負面清單管理機制。從協定的英文名「comprehensive」也可以看出,這是一份全面協定,不僅涉及投資的方方面面,也包括勞工、環境等條款。
兩地互利合作潛力大
可以說,這份協定是對以WTO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系的升級。由於WTO規則體系不再適應新的經濟關係、談判功能和決策效率低下日漸突顯、爭端解決機構(DSB)停擺,以及美國單邊主義對WTO造成的衝擊,都讓WTO有些前途莫測,迫切面臨改革。
中歐協定可以說是樣本,在市場准入、新興產業等角度制定新的標準,對於各大經濟體都是一個借鑑。
歐盟加中國,經濟總量佔世界三分之一。然而根據中國駐歐盟使團,歐盟對華投資只佔中國吸收外資總量的5%,中國對歐投資僅佔歐盟吸收外資總量的3.4%,與雙方的經濟體量和合作意願都不匹配。
協定讓中國能夠為歐盟投資提供廣闊的空間。製造業方面,中國首次對製造業投資做出較大範圍的市場准入承諾,涉及運輸設備和電訊設備、化學藥品、保健設備等行業,尤其是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
服務業方面,中國擴大開放金融服務業、民營醫院、電訊/雲服務、計算機服務、國際海運、航空運輸、商業、服務、建設服務等一系列領域,取消或重新調整合資要求、持股比例要求等。
為什麼在這個時刻達成協定?
協定談判歷時七年,並按計劃2020年底完成。據說中國作了大幅度的調整與開放,加速了中歐簽署協定的意願。
協定如期達成,也離不開德國總理默克爾的積極推動。默克爾在即將卸任歐盟輪值主席,並在自己的總理任期即將結束前,力促達成這項重要的協定。儘管臨門一腳前收到美國喊話,但預定節奏並沒有受到影響。這與歐洲經濟探底,需要明確投資前景、復甦經濟、創造就業有關。這傳遞了一個訊號:歐洲要走自己的路,和美國當然還是盟友,但不再是完全跟着走。
特別是在對華關係上,出於自身經濟考量,主張合作而非對抗。協定獲通過,也與英國脫歐不無關係。作為美國的重要盟友,英國會更多在歐洲代言美國的聲音。沒有了英國的歐盟,和美國立場的差異也逐漸顯現。
歐洲立場的轉變,可以說與美國過去四年高舉「美國優先」大旗,攪局世界經濟不無關係。協議談判的達成也恰逢特朗普敗選無暇顧及、拜登上台前的窗口。
中國致力於構建新發展格局,將為歐洲和世界提供更多市場機遇、創造更大合作空間。RCEP的簽訂、中歐投資協定,以及「積極考慮」加入CPTPP,都在向世界傳達訊號:中國堅持開放,堅定推動內部的改革開放。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金融發展協會主席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完善性罪行紀錄披露制度 保護兒童利益 |
上一篇: | 爛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