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1年2月5日

程介明 教育評論

政府可以做什麼?

數月來都在談論學生學習形態的變化,因而引起學校的功能、家庭的角色的變化。讀者會問:那麼,政府可以做什麼?這其實是一個不容易回答的問題。

有時候,人們不滿現狀,希望改變現狀,就把希望寄託在政府身上;希望政府定下一條什麼政策,情況馬上就會改變。善意者希望政府從善如流,反對派拿來向政府追究責任。

不過看看一年多的疫情,邏輯上不太複雜的「天災」,尚且世界上幾乎沒有一個政府可以完全應付自如。比較起來,教育是一個複雜得多的社會建制,經過長期的演化,體系的內部縱橫交錯,與社會其他部分又盤根錯節。政府的一兩項政策,影響有限。如何就可以把任何情況的逆轉,寄託在政府身上?

裏面還涉及難以逆料的「人禍」——政府更替、人員變動、年齡換代——只有幾年壽命的政府,要去從事也許需要十幾甚至幾十年的變革,其實是匪夷所思。筆者見過其他社會無數的例子,一屆政府上台,意氣風發準備大刀闊斧改革教育,提出的方案也頗有見地,但是只有4、5年光景,政府換屆,一切泡湯。筆者近年熟悉的一個東亞國家,一到換屆,教育部裏面從部長、部長秘書、文書、大學校長,都換人。更驚人的是,同一個政黨執政期間,3年換了6個教育部長。這種情形,政府這部機器,對教育來說,是動力還是毒藥?但是,作為政府當事人,所有的變動都以為自己是在改進教育。善哉!

固然,愚昧的、鹵莽的、不稱職的、自以為是的政府,完全可以在朝夕之間,把教育弄得一團糟;在全球屢見不鮮!但是即使是一個非常精明的、設想周到的、全心全意為民眾的政府,也不容易在短時間內扭轉任何教育局面。目前在世界上,在教育發展方面,能夠揮灑自如的政府,寥寥可數。其中一個原因,是教育的發展,是一個相當長時間的過程,要有長遠的前瞻,又要能夠面對短期的變化,殊不容易。

教育變革 靠不了政府

上面所說,彷彿在為政府開脫。非也!只是說,不能完全靠政府。第一、政府的職能,即使很有遠見,也只能夠靠使用公帑和行政命令,改變目前的急需。更何況有遠見的政府,已經不多見。第二、短視的政府,更加無法從眼花繚亂的教育現象中,整理出一套策略,找到關鍵的入手點。第三、無數例子說明,政府根據教育專業來決定教育政策,並非常見的事。第四、筆者在哈佛的同事Carol Weiss (已離世),有一項著名的理論——理性研究能夠影響政策的機會,微乎其微;除非研究結論能夠滲透民間而成為社會公認的意念(稱為diffusion)。

本欄過去數月探討疫情帶來的種種啟示,裏面甚少涉及政府的責任。就是因為,許多事情的發生,不在於政府——例如香港近年廣泛開展的學生社會體驗;有些事情的發生,甚至最好政府不要插手——例如2014年「佔中」期間的學校應對。放大來看,香港教育有什麼成功的地方,就是因為她的「校本」模式。香港在種種國際比較,成績依然出眾,就是因為香港有許多熱心教育而又不甘後人的辦學團體,因此香港很少疲懶的學校,也因而香港教師對教學的熱忱、決策的空間和能力,都不是容易在別的社會看得到的。香港的教師,是教育發展的最大動力。

然而,在關鍵時刻、關鍵的環節上,政府卻有着無可替代的功能。目前,社會發生全面的、根本的、不可逆的變化;國際關係發生惡性的、粗暴的、仇對的局面;再加上使社會和經濟難以短期復元的疫症。環顧全球,疫情之下迫不得已的停課,已經使各國政府手腳忙亂;顧不上教育更長遠的發展。這裏就嘗試探討一下:政府可以做些什麼?這些方面,不是個別的學校、個別的教師,可以做得到的。

世界紛亂 教育不能停

一、教育不能停。不管世界如何亂、社會如何變,教育不能停。最近看到一個視頻,前政府要員林煥光說:「一直以來,政府對教育的關注,沒有停過。」(大意)的確,一直以來,即使是歷次經濟危機,政府換屆,香港的教育沒有因此而中斷或者被忽視,教育經費也是只增不減。這點很重要,希望維持這種傳統。記得筆者有一位助教,來自巴勒斯坦,她說:「我們的母親,每天要經過很多險阻,才能把孩子安全送進學校;她們天天如此,堅持不懈,因為只要孩子能上學,就有希望!」教育就是希望。教育政策的任何轉變,應該是給予人們希望,而不是相反。

二、改變資源策略。資源放在哪裏?如何放?雖然政府的財政面臨巨大的挑戰,但是教育的資源不能少,甚至要增加。增加應該主要發生在個別學生身上。香港也許做不到新加坡的Edusave,給每個學生一個公帑的終身賬戶,但是我們可以優先處理弱勢學生,在「自攜裝置」之外,讓人人可以在家上網。因為線上學習而暴露出來的貧富懸殊,是全球共同面對的挑戰,香港完全有條件可以領先解決這個普世困難。

須知,線上學習,絕非曇花一現的權宜之計。人們開始認識到,我們整天和線上的資訊打交道,為什麼教育裏面運用線上學習卻是如此不發達?但是一旦網絡成為學生學習的一個重要方面,我們的學生就顯得資源不足——不是學校的資源,而是學生個人應該享有的在家、線上學習的必要空間和設施。

三、着意鬆綁。事事在轉變中,在這關頭,學校和教師需要做很多前所未有的、難以逆料的轉變。可否乘機檢視一下各類行政措施,去除不必要的行政步驟,大幅度減少行政瑣事,讓學校和教師有更多空間可以在教學的事物上靈活轉彎。為學校鬆綁,其實也是為教育局的人員鬆綁;他們也需要更多思考和發展的餘地。在這大家都要隨機應變的當兒,學校的管治,宜鬆不宜緊,才能釋放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面對無法預見的挑戰。

四、毋忘專業。教育部門在這段時間,議程上也許布滿種種政治任務,我們不在政治舞台生活的,無意也無法置喙。但是,教育裏面的每一事物,除了政治以外,還有更加重要的專業主體。廣大的教師,是教育專業的主人;他們充滿能量和智慧;專業的轉變,需要依靠教師。香港有很多頗有見地的教育專業人士,他們正在國內、國外上幫助其他社會發展教育,他們也應該可以幫助香港。

釋出空間 面對大轉變

五、擴展大學。香港的高等教育,似乎仍然停留在1980年代末的規模與形態。符合大學入學資格的中學畢業生,還會有人進不了大學,這是講不通的。不要說西方,就算是中國內地的大城市,夠資格的一定能夠進大學;香港顯得無比落後。況且,中國內地的大城市,與西方一樣,都有遠遠超過本地需求的高等教育。香港的大學,收生與畢業就業,都以滿足本地作為基線,招收外地學生彷彿被看成是「讓非本地學生佔了便宜」。大學學額擴充,恐怕要克服兩種觀念:大學收入,主要靠公帑;收生,主要看成績。

大學不是政府,大學不管治中小學幼稚園,大學也不制定教育政策。但是大學的收生,是中小學幼稚園為「學歷」而奮鬥的關鍵「龍門」。大學的入學標準和措施,影響着中小學的課程和教學。擴展大學,有利於放開這個「瓶頸」,假如大學不再斤斤計較學生的入學成績,就會為中小學釋出很大的空間。

以上這些,香港政府完全做得到!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