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9日
中國歷朝統治者最擔心的是邊陲不靖,最終危害政權穩定。這魔咒似乎正在應驗,中印在西藏邊境的武裝衝突、新疆外弛內張、南海的控制權之爭、台海緊張升級,甚至香港過去一年擾攘的社會運動……,現在連內蒙古這一模範自治區以至一向平靜的東北朝鮮族聚居地區,也因為強推漢語教學,而引來抗議浪潮。
如果說西藏、新疆、台海、南海是歷史遺留問題,既涉及宗教、種族、領土,也涉及國外勢力興風作浪,有必要強硬鬥爭。那麼蒙古、朝鮮兩個少數民族,因為教科書而引起的風波則完全是無風起浪,是自招麻煩。
內蒙古面積佔中國領土面積12%,隨着外來漢族移民遷入,內蒙古的蒙古族人口比例由1949年自治區創立之初的50%,下降到現在的20%,在全區2500萬人口中,蒙古族僅佔五分之一,即約460萬。毗鄰的蒙古國人口更少,只有300多萬,而且在經濟上高度依賴中國,尤其最近幾年,由於環球經濟不景,盛產煤炭的蒙古更需要依賴中國這一大買家,居住在自治區內的蒙古族一直沒有異心。至於境內的朝鮮族,人口更微不足道,還不足200萬。由於北韓閉關鎖國,再加上經濟遠不如東三省好,只聽過有逃離朝鮮的脫北者,從沒有偷渡到北韓的朝鮮族人。
此外,不像維吾爾族、藏族擁有自己的宗教,境內的蒙古族、朝鮮族都沒有本身的宗教崇拜,除了語言、文字外,這兩個少數民族已高度漢化,根本不應該有民族問題。可是,就在中國面對西方世界圍堵的敏感時刻,卻由於民族融合政策推行過急、解釋力度不足,而引起這兩個少數民族的強力反彈。
內蒙古教育廳8月26日宣布,今年秋季學期起,全區民族語言授課學校小學一年級和初中一年級將使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語文》教材。2021年開始《道德與法治》(政治科),2022年開始《歷史》也將使用統編教材和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授課。與此同時,中國朝鮮族學校也從本學期開始,用中國的統編教材代替中朝兩文對照的語文教材。
擔心連語言這一獨特文化的殘存標記亦被抹掉,蒙古族家長和學生舉行了抗議示威、罷課,甚至連蒙古國也有小規模的示威,聲援內蒙古同族人。雖然朝鮮族社區沒有組織大型遊行示威,但他們對外媒表達了不滿的情緒。
近年,北京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大力推行「民族團結教育」政策,更改教科書只是其中一個環節。其實,相對於蒙古族、朝鮮族這些一向相安無事的少數民族來說,北京最好的政策是安撫,甚至刻意去保留其僅存的文化以示好,強推同化政策只會徒增焦慮感,最終適得其反,令他們更加着重身份認同。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山姆大樹 |
上一篇: | 勾結外部勢力危害國家安全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