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日
香港海洋公園剛公布業績,由去年的盈餘1.18億元變為虧損7100萬元,經營盈餘(即不計投資收入)去年是7900萬元,今年則虧損1.47億元。如果看現金流量表,營運活動的現金流是-1100萬元,有別於去年的3.85億元,主要是政府的補助金少了,由去年的8.3億元減至今年的2.8億元,當中重新審視資助計劃在2023年有5.69億元,2024年是零。
看了一大堆數字,不可以說是好,但公平點說,收入已由8.39億元增至11.8億元,當中餐飲收入由1.64億元增至2.15億元,仍然有增長的空間。關鍵應該是收入要增加到19億元才可望錄得利潤,因為未計折舊前的支出約15億元,折舊則約4億元。海洋公園現時收入約12億元,要增加7億元即差不多60%才有望收支平衡,要成事還需相當努力,雖然大熊貓可以帶來收入,但貢獻恐怕不會如此巨大。
以主題公園看待不合時宜
如果再以主題公園來看待海洋公園,我想已不合時宜,它在以往最輝煌的時間收入也不超越20億元(2014年和2015年都是19.6億元),10年以後計入通脹,收入應該更高,當然,疫情、競爭等令情況改變。海洋公園是香港難得的好地方,面積相當龐大,它令大家想起海洋和保育,如果改以一個成本中心而不是利潤中心來看待,相信會好一點。
成本中心不是新鮮事物,以香港電台為例,每年花約13億元,是服務香港或對香港有興趣的人的電台,它沒有利潤,提供的是服務。同樣地,要海洋公園賺錢可能是遙不可及,不如當它服務香港以至區內的海洋生態和保育教育好了。如果每年的虧損是3億元,以750萬香港人計,每位成本每年40元,相當便宜,想免費入場的話,找生日那天入園便可以,另外長者免費,其他日子要收費來維持成本,我想也是合理的做法。
要改變這想法不容易,但即使是商業機構,有些商業活動是當市場推廣而不是營運來處理,數目可以是每月數百萬元,租用的地方當作宣傳,利潤由其他的地方賺回來,只是並非很多人同意這方向,那麼再看幾年後已復常多年了,那時便要真真正正地看是營運還是推廣的方向。
訂戶登入
上一篇: | 臨近年底獲利離場 美滙108恐見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