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7日

鄂志寰 神州內外

雙邊本幣結算增 加強人幣國際化使用

近年來,多個新興市場經濟體加大力度在雙邊貿易投資中推動本幣結算,東盟成員國之間相繼建立雙邊本幣結算機制,推動區域貿易和投資發展。2023年3月,巴西出口投資促進局表示將在與中國進行的雙方貿易中直接使用本國貨幣;隨後,阿根廷、委內瑞拉等拉美國家亦宣布在對中國的進口中使用人民幣結算,新興經濟體雙邊貿易本幣結算呈現快速上升的勢頭,有部分媒體冠之以「去美元化」。事實上,推動雙邊本幣結算通常是特定背景下的臨時性安排,最初起因是為了應對國際金融動盪引發的「美元荒」。但是,隨着愈來愈多的經濟體參與本幣結算,將推動結算貨幣結構出現始料未及的變化,從而進一步加快國際貨幣體系多元化進程。

一、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由來已久,道阻且長。

現行國際貨幣體系是單一貨幣主導的「無體系的體系」,引發了多次規模及範圍不等的金融危機,暴露其內在不穩定,改革的呼聲此起彼伏。解決問題的出路在哪裏?

答案是儲備貨幣多元化,但儲備貨幣選擇與國際經濟實力及力量的對比有着密不可分的聯繫,顯然不是一個自然發展的過程,需要多方推動,以及艱難的國際協調。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可謂知易行難,道阻且長。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經濟面臨多次突發事件的衝擊,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現行國際貨幣體系的根基,可能意味着「去美元化」悄然啟動。

2008年美國爆發次貸危機並引發全球風暴,改變了經濟全球化的既定軌跡,世界經濟進入低增長、低利率、低通脹時期,全球經濟高度依賴宏觀政策刺激,債務積累增加金融脆弱性。隨後爆發的歐洲債務危機,為無邊界金融市場開鑿出一道裂痕。美歐經濟深度衰退、企業倒閉及失業攀升加大收入差距,民眾面臨整體福利損失,為民粹主義和反全球化提供新的溫床。

國際競爭推動全球多極化發展,大國博弈常態化。部分美歐政客扯民粹虎皮做保護大旗,掩飾自身應對疫情的決策失誤和體制無能,並發動貿易戰。尤其是美國,從特朗普到拜登,將中國視為其戰略對手及其全球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最大威脅,把雙邊的貿易摩擦拓展到高科技領域並蔓延到金融業,不斷加劇中美經濟貿易脫鈎,成為全球經濟金融系統性風險的重大隱患。

金融危機爆發往往引發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的呼聲。在2008年美國次貸危機引發全球金融危機期間,法國當時的總統薩爾科齊提出改革國際貨幣體系,獲得了部分國家的回應,時任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也提出國際貨幣體系改革的構想。危機平息後,改革的討論亦進入停滯期,表明國際貨幣體系的改革難以一蹴而就,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二、發達經濟體貨幣政策大轉折,導致全球流動性劇烈調整。

2019年爆發的新冠疫情綿延3年,給全球經濟增長帶來巨大衝擊,導致美歐等實體經濟進入史無前例的大衰退。

疫情初期,美元流動性抽緊引發全球金融市場動盪,各主要央行大幅減息並放寬借貸。為應對經濟大衰退,美歐日等主要經濟體推出大寬鬆、大放水的貨幣政策,美國聯儲局資產超過7.22萬億美元,歐央行資產達6.74萬億歐羅,日本央行資產達690萬億日圓,全部超過之前的最高值。美國、歐羅區等亦推出財政刺激,政府債務急升。隨後,海外流動性持續攀升,美元資產趨向零利率,歐羅、日圓負利率長期持續,債務積累增加金融脆弱性,改變全球資本配置模式,形成美元流動性的「堰塞湖」。

與疫情下的全球性供給鏈衝擊相互配合,為大宗商品價格上漲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後疫情時代逆全球化大潮變本加厲,突如其來的俄烏衝突嚴重影響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供給,導致美歐通貨膨脹上行,引發其貨幣政策急轉彎和大轉向。

自2022年3月起,聯儲局終於告別長達4年的零利率政策,轉入快速加息通道,在14個月內連續加息10次,把美國聯邦基金利率由0至0.25厘區間,提高到5厘至5.25厘區間。此輪加息周期具有迅速及暴力拉升的特點,目前聯邦基金利率已為2007年以來的新高點,其應對通貨膨脹的作用尚不明顯,但其導致美元流動性大收縮是全球性的和系統性的,新興市場首當其衝,直接面臨美元成本的急劇攀升和隨之而來的「美元荒」,被迫加入「去美元化」行列。

三、俄烏衝突及歐美金融制裁,引發「美元武器化」的憂慮。

2022年年初,俄烏衝突爆發並迅速成為全球最大的黑天鵝。美國、歐盟和英國等陸續實施多輪經濟和金融制裁,包括個人及實體制裁、針對與俄羅斯相關的國家和實體加強出口管制、向相關人員推出簽證限制,以及加大採取二級制裁的威懾和執行力,限制西方金融機構為俄提供服務,禁止俄羅斯從美國金融機構被凍結的俄羅斯外滙儲備的賬戶內取款,意在耗盡俄羅斯的外滙儲備。

經濟金融制裁措施林林總總,在打擊和阻礙俄羅斯經濟發展、加大其軍事行動代價的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動搖了美元形式國際儲備資產的安全性根基。為應對地緣局勢的影響,愈來愈多的新興市場希望選擇人民幣作為結算貨幣之一,一些新興市場商業銀行增加開立人民幣賬戶;人民幣在新興市場國家的儲備佔比上升,考慮接入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顯然,俄烏衝突引發對於現行國際貨幣體系內在不穩定性的關注,亦為「去美元化」增添了新的動力源泉。但是,「去美元化」必然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四、推動雙邊本幣結算,增強人民幣國際化使用的網路效應。

目前出現的雙邊本幣結算趨勢,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去美元化」,而只是貿易和投資的雙方就結算和支付進行的貨幣安排。2021年9月,印尼央行和中國人民銀行正式啟動「中國─印尼雙邊本幣結算機制」,兩國央行指定商業銀行提供結算、融資、兌換、外滙避險等服務,為兩國企業使用本幣或對方國家貨幣開展貿易、其他經常項目、直接投資等跨境交易背景提供金融服務,為企業減少滙率風險和兌換成本,提升資金使用效率。

隨着更多的新興市場國家宣布在對中國的進口中使用人民幣結算,人民幣雙邊結算將產生規模效應和示範效應,推動人民幣提升貿易結算職能和大宗商品定價職能,並將離岸人民幣業務體系從區域擴展到全球,從而增強人民幣國際化使用的網絡效應。

作者為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