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9月19日

王良享 良言共享

小心日央行收緊幣策令圓滙急升

再過3天就是《廣場協定》(Plaza Accord)37周年。1985年9月22日,五大工業國(美國、西德、英國、法國及日本)財長和中央銀行行長,在美國紐約的廣場酒店決議聯手干預外滙市場,賣出美元及買入西德馬克、法國法郎、英鎊與日圓。各央行坐言起行,美滙指數於其後兩年從136下跌至90水平,跌幅34%。

從《廣場協定》看干預滙市前科

引致制定《廣場協定》的主要因素有三。第一,時任聯儲局主席伏爾克(Paul Volcker)為大鷹派,為了遏抑美國當時高達14.8%的通脹率,於1980年至1981年把聯邦基金利率從8.75厘提高至20厘,以致美元滙價於1980年至1985年中大升80%。美元出口大受打擊,其經常賬赤字佔GDP比例最高見3.5%,美國出口商如車廠及電腦製造商,紛紛向國會抗議及施壓要求政府干預,令美元幣值回落。

第二,歐洲貨幣大幅下跌,使通脹居高不下,1980年至1984年,法國通脹平均為10.7%、英國為9.6%,歐洲亦希望藉着干預刺激本幣反彈,令輸入通脹回落,振興內需。第三,強美元及超高油價令發展中國家尤其是拉丁美洲國家爆發債務危機,美元滙率較低可紓緩各發展中國家的外債負擔。

上述原因不包括日本,其實日本才是被針對的目標。八十年代初,日本汽車業及電子業崛起,勢頭銳不可當,日本貿易賬從1980年逆差佔GDP的0.97%,急速改善至1985年的順差佔GDP的3.2%。《廣場協定》後兩年,美元兌日圓從250下跌至125,換句話說,日圓兌美元滙率升值一倍,由於滙率上升的影響一般都滯後約18個月(J-curve效應),日本的貿易順差於1990年已回落至GDP的0.78%。

日圓兌美元曾飆一倍

鑑於1985年至1987年日圓升值過快,日本央行於1987年大幅減息3厘,並實施積極財政政策,加速資產泡沫擴張,並於九十年代初爆破,日本開始陷入螺旋式通縮,直至今年才停止。

在1985年《廣場協定》後,各國央行都有間歇性對滙市作出干預,但規模與決心明顯較低。五國峰會後來發展成為七國(G7)峰會,加入了加拿大和意大利,而G7在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經常在會議上要求人民幣升值。2005年7月21日,中國讓人民幣兌美元即時升值2.1%,並擴大人民幣每日交易價格的波幅,以回應美國及歐洲的訴求。不過,前車可鑑,從2005年至2014年,中國作窗口指導及適當干預,令人民幣升值幅度維持在合理範圍,該9年內,人民幣兌美元升值38%,即平均每年約4.2%;與1985年至1987年日圓的100%升幅有天淵之別,因此無造成資產泡沫的後遺症。

最近美滙一枝獨秀,日圓兌美元貶至24年低位,引起市場猜測及議論,日本央行會否干預滙市買日圓。日本財政部及政府內閣傾向贊同干預,原因是日本核心通脹已經上升至2.4%,原則上達標,弱日圓現在帶來的輸入通脹上升,令企業經營成本大幅增加,間接令工資難以上調。日本央行卻墨守成規,認為工資沒有上漲壓力,因為通脹必不會具持續性。不過,最新民調指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的支持率已經下跌至36%,相信與通脹上升、工資不加有莫大關係。

工資不漲拖累岸田民望

由1985年至今,有不少經濟學家為央行干預滙市是否有效作出研究,共識是若要干預有成效,央行必須做「不沖銷」干預,即是買入的日圓不可注資回到市場當中。但眾所周知,日本央行至今仍堅持無限量買債,將10年期國債利率控制於0.25厘之下。然而,美國聯儲局主席過去兩年不停搬龍門及轉身,可以給大家一個啟示:「不可一本通書看到老」,有一天日本央行若轉軚,小心日圓急劇轉強。同樣原理,今天美國視強美元有助遏抑通脹,若衰退來得快,美國政府的強美元策略亦可以隨時改變。

作者為臻享顧問董事總經理,曾任職多家投資銀行。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市場見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