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7日

蔡陽光 論盡CEO

孫正義號海盜船 業績起落無常

一學期考第一,一學期考第尾,這種學生,算不算成績優異?過去3年,日本軟銀集團的願景基金(Vision Fund)從勁蝕到大發神威,然後又再度錄得爆炸性虧損,這種表現算不算好成績?

創辦願景基金 迷戀「最大」

2017年,千億美元願景基金成立時,規模打破行內所有先例。不知道沙地王子當日答應投資450億美元時,是否以為一個航空母艦級別的創投(VC),應該比相對小型的基金經得起風浪、少一點震盪?如果真的這樣想,相信會大失所望。事實上,願景基金表現大起大落,而且因為體型巨,對軟銀成敗愈來愈具決定性,成立基金後,軟銀業績波動幅度亦明顯放大。

今年5月,願景基金公布破紀錄虧損,連累軟銀錄得有史以來最大損失。一年前,願景基金成績絕佳,帶動軟銀業績創下日本公司盈利紀錄。再對上一年,願景基金投資失利,軟銀巨虧。上述3個新聞標題,大致描述過去3年的成績,一句概括,就是勁蝕勁賺再勁蝕。願景基金擺動幅度之大,更似遊樂園中的海盜船。

據聞,願景基金一號本來計劃募集300億美元,就算按這個數額計,亦已經幾倍於之前最大的風投基金。但正在與幕僚商討細節的軟銀創辦人孫正義,凝望數字一陣,仍不滿意,拿起筆,將3字改成10,豪情萬丈地拋下一句:「Life's too short to think small.」短短兩年後,在2019年,願景基金二號誕生。孫正義言出必行,想頭更加大。

孫正義明顯非常迷戀「大」這個概念,不單要大,而且要最大。軟銀網頁依然能夠見到一幅相片,拍下presentation介紹願景基金時,孫正義背後打出基金英文名稱,底下有行日文,當中最搶眼正是「最大級」3個字。願景基金要成為科技領域中最大玩家之一,但最大未必有用,最強大才有意思。

再看看介紹基金理念與旗下公司的頁面,有一段寫道:「我們相信一個創業者的野心有多大,決定公司的潛力有多大。」孫正義大概亦以同一個標準去衡量自己的願景基金──基金夠巨型,投資額夠高,野心夠大,基金的潛力才夠大。然而,這並不符合傳統創投公司成功之道。

改口重防守 難保再刁王上身

幾年前開始,已經有不少人批評孫正義大灑金錢的作風,與傳統VC一開始只試探性投入少量資金,「對路」才逐步加碼的打法比較,有欠穩健。而且傳統VC亦絕少輕易為一間公司投下幾十億美元的「賭注」,因為評估初創未來,沒有可靠數據,無法精密分析:顛覆性技術能否順利開拓成功?新服務新產品會否得到市場歡心?新對手會否湧現?會否叫好不叫座?會否贏得獎盃卻沒有獎金?通通難以預計。創投人士心知肚明,很多新公司都未必能夠生存,最終修成正果,變成一盤既好搵又大把發展空間的生意,機會率非常低,所以每項投資額不能太大。

對於願景基金的勇猛作風,孫正義曾經以「I just want to do it my way」為辯護。不過,戰況嚴重不利,他近日亦改口,強調要更加注重防守,口氣雖然變得審慎,但要改變好大喜功的風格,估計很難。日後市場氣氛好轉,孫正義很可能又會「刁王」上身。

3年合計,基金有賺,不過所賺有限,與所冒風險不成比例。而且有芬佬警告,願景基金雖然有多位基金經理,惟仍然太重孫正義個人色彩。「你很難估計他下一分鐘想投資哪些東西,下一分鐘會有什麼新vision。」

失驚無神,衝入期權市場,做巨額交易,明明標榜AI,標榜未來科技,卻走去投資WeWork這類與投資主題相隔十萬八千里的公司,種種先例,的確令人對孫正義這位海盜船船長難以放心。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