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6月16日
2021年以來,儘管新冠疫苗加快推進,但病毒變異和疫情演變對全球經濟的影響仍然持續,全球經濟面臨兩大不確定性,一是各國和地區疫情發展和應對措施的效果;二是各主要經濟體應對經濟下行的宏觀政策效應及前瞻。在疫情衝擊下,「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實體經濟活動最受衝擊,尤其是廣大的中小企業面臨較大困難。在應對疫情及全球經濟實現恢復性增長的進程中,「一帶一路」的重要性日益突顯,其中,加速形成多元化的資金融通格局成為左右「一帶一路」建設的關鍵一環。
一、香港金融業服務「一帶一路」的挑戰
近年來,香港金融業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提供了大量的項目融資及綜合金融服務,積極支持了沿線國家的經濟增長。在後疫情時代,本港金融業在沿線區域面臨一些新挑戰:
第一,與「一帶一路」區域當地本土銀行或當地大型外資銀行相比,香港銀行業的網絡布局和產品多元化方面仍有差距。第二,香港金融業在服務跨地域客戶時面對屬地法律體系差異及文化隔閡、語言不通等挑戰。金融業需要發揮專業及創新優勢,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綜合服務。
第三,一些「一帶一路」的大型項目不僅需要貸款支持,還需要利率、滙率風險的配套管理。目前「一帶一路」的項目主要由政策性銀行提供融資安排,政策性金融、開發性金融與商業性金融要加強配合,發揮政策性銀行的資金優勢和香港商業性金融業在財資、金融市場的多元化服務能力,提供更具競爭力的一籃子金融解決方案。
香港金融業為相關項目提供投融資服務中,應結合當前全球經濟格局的變化,重點關注以下兩個趨勢。
二、為「一帶一路」項目提供「綠色」金融服務
在今年4月召開的博鰲亞洲論壇上,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要加強綠色基建、綠色能源及綠色金融等領域合作,完善「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國際聯盟、綠色投資原則等多邊合作平台,讓綠色切實成為共建「一帶一路」的底色。隨後召開的全球領導人氣候峰會重申要堅持綠色發展,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全球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支撐。習主席再次強調中國力爭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做出了碳中和的承諾。
增綠色貸款債券產品
在綠色發展成為全球共同關注的主題的背景下,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多數「一帶一路」國家的生態環境較為脆弱,受到全球氣候變化的影響和衝擊比較嚴重,更具迫切性向綠色轉型。長期以來,「一帶一路」重點投資集中在基建、工程等項目,未來「一帶一路」區域的綠色產業有望進入「快車道」,加快向綠色製造、綠色建築,以及可再生能源領域等綠色產業轉型。
中金研究院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自主貢獻目標(NDC),發電量、裝機容量和投資額等指標作為基礎,估算未來十年「一帶一路」國家綠色投資需求的金額超過5萬億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的投資達2.5萬億美元,資金供需的缺口較大。香港金融業包括商業銀行、保險公司與投資銀行等機構,可以在各自的專業領域發揮不同的作用,推出更加豐富的綠色金融工具,增加綠色貸款、綠色債券等產品,助力綠色金融發展。
三、積極推動人民幣成為「一帶一路」投融資關鍵貨幣
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人民幣利率處於正常區間,滙率穩中趨升,提升了人民幣對「走出去」中資企業和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近期市場對於未來美國貨幣政策走向不確定性的擔憂有所上升,如果聯儲局縮減QE規模,可能在國際金融市場引發不同程度的波動,導致「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外滙波動性進一步提升,相關項目的滙率風險亦勢攀升。
中國銀行2021年4月發布的《人民幣國際化白皮書》調查顯示,約有51%的受訪工商企業在對外直接投資中使用人民幣的比例高於20%,較2019年提升了13個百分點,顯示了人民幣在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中的使用水平提升。
探索新投融資模式
去年5月人行等四部委《關於金融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意見》提出支持設立人民幣海外投資基金,募集來自內地、港澳地區及海外機構和個人的人民幣資金,為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投融資服務,擴展「一帶一路」的融資渠道。粵港澳大灣區作為中國銜接「一帶一路」最具經濟活力的區域,將在推動人民幣在「一帶一路」的使用中發揮更積極的作用。香港金融業應把握人民幣政策紅利,積極探索新的投融資模式,為相關項目及中國企業「走出去」提供投資、併購等多種多樣的金融服務,支持人民幣國際化行穩致遠。
作者為中銀香港首席經濟學家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顧家家居內外銷利潤勢大增 |
上一篇: | 化工行業高景氣 衞星石化獲薦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