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5月13日
受美國長債息抽升影響,今年環球債市普遍向下,由於有息差優勢且與經濟走勢關連度較高,高收益債整體表現具韌性。與主要地區高收益債券市場比較,美國及歐洲表現領先亞洲,錄得超過2%回報;受國內流動性問題困擾,加上資產管理公司中國華融延遲公布業績,引發投資者對公司經營和財務狀況或陷入困境的擔憂,中國高收益債券表現相對落後,年初至今幾乎零回報。
監管機構料出手救華融
中國華融是四大壞賬銀行之一,不良資產管理行業在中國金融系統中具有特殊戰略意義。截至去年,華融的總債務負擔高達1600億美元以上,一旦違約或債務重組,有機會引發內地金融系統性風險。考慮到該公司的規模及複雜性,要完全解決公司融資問題並重新建立投資者信心仍需一定時間。
有消息指出,華融的大股東中國財政部有可能把持股轉讓予主權基金中投旗下的中央匯金。事實上,如何解決當前局勢將反映內地決策者的取態。一方面,中央有強烈動機避免債務水平較高且有戰略地位的企業違約,但某程度上,亦希望遏抑嚴重的違約事件廣泛蔓延,導致其他國有企業最終需要更大的援助。考慮到行業的重要性,目前來說,筆者仍然相信內地監管機構最後會出手援助華融,避免造成系統性金融風險。
近數年,中國一系列債務違約事件引發市場關注,單是年初以來,已有多宗風險事件惹起市場關注,尤其內房美元債市場,包括華夏幸福、重慶能源違約及禹洲集團發布盈警,同時,中央為收緊內房融資設立的「三條紅線」,並多次提及降低槓桿,皆令中國境外債券市場受壓。
違約率偏低估值吸引
數據顯示,中資企業第一季境內、境外新發違約事件涉及債券本金累計約151億美元,創2014年有數據統計以來的季度新高,較去年下半年顯著增加。在宏觀政策調控下,房地產是違約重災區,違約規模達27%。
年內,隨着中央對國企債務的監管更趨嚴格,未來大型企業違約現象或會逐漸增加,特別是評級過高、債務壓力較大但經營狀況不及預期的企業,尤其是部分能源企業及房企。不過,中國經濟在全球疫情下領先復甦,貨幣政策接近正常化,隨着流動性趨緊,將加大整體企業償還債務基本面的壓力。
整體來看,中國違約率仍然偏低,以發行人違約率計算,全年違約率或介乎1.5%至2.5%,低於年初穆迪預測全球高收益企業未來12個月的違約率4.66%。根據發行人違約率來看,即使佔中國債市較大比例的房地產行業的違約率也低於市場平均。隨着華融違約憂慮逐漸淡化,整體中國高收益債券價格已由低位反彈超過2%,影響逐步消退。
基於中美貨幣政策的差異,中美息差有機會在相對高水平徘徊,吸引外資透過增持中國債券持有人民幣資產。在全球負利率環境下,人民幣債券較高的收益率具有一定優勢。隨着國際指數公司把中國國債納入旗下基準指數,加上中國高收益債市估值相對亞洲整體及成熟市場更具吸引力,外資投資比重預期穩步增長。在整體中國債市因為個別企業違約風險上升而調整時,投資者可考慮作出相應部署。
作者為信安資金管理(亞洲)高級投資策略師。她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觀點。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通脹成股市催化劑 |
上一篇: | 摩通戴蒙重細節危機感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