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9日
新冠肺炎世紀疫情肆虐全球,同時爆發中美貿易戰與外交之爭,以致國際關係、營商策略、消費模式及生活態度等,都帶來了變化。
各國都在捕捉疫情後的新政治經濟景象,希望在新常態中早着先機。無獨有偶,一些國際組織、媒體及大學均指出,疫情突顯了現今經濟體系面對危機時的脆弱。世界經濟論壇提到,疫情後各國宜重新塑造資本主義(Reinvent Capitalism)。
傳統的資本主義強調私有產權、市場經濟及政府對市場的最低程度干預。自二次大戰後,出現新資本主義(Neo-Capitalism)的思潮,認同在一些情況下,政府的干預或監管是合理的,如經濟衰退下的財政及金融政策、市場失效如公有產權、市場壟斷、因不對稱資訊而須訂立法規等。
疫情後,新的政治經濟局勢已經出現,泛稱為新常態資本主義(New Normal Capitalism)。《經濟學人》8月13日的分析提到,國家主席習近平正重新建構國家式資本主義(State Capitalism),讓中國的企業及金融制度更有效運作,例如為國有企業加入私營企業的高效市場導向,同時也提升國家對私營企業的影響,促進政商協調。
賺錢不忘幫助弱勢
中美進入火熱AI競賽時代,數碼科技對國家安全的重要性比得上軍事及航天技術。中美敵對升溫,達到互相威脅的歷史轉捩點。美國的特朗普式資本主義(Trump Capitalism)處理國際關係猶如企業做交易(deal),對中國數碼科技或設備的巨頭如華為、中興、大疆等都採取法律起訴及外交制裁,不是自由市場的商業競爭,而是採用法律、國防及政治的指控,保護制裁、聯盟抗衡,壓倒了自由貿易、互惠互利的經濟原則。
新常態資本主義世界充滿多元矛盾,大國敵對攻防之際,大企業卻大展關愛。拜讀林行止先生8月19日在本報的評論〈佛利民牟利至上 貝索斯胸懷更寬〉,提到商界圓桌(會議)去年8月召開會議討論商業目的重新定位,參與者包括全美有代表性的企業如Amazon、Apple等,決議經商的目的應在為僱員、顧客、供應商、社區和股東牟取利益,而股東不應享有優勢。
不謀而合,世界經濟論壇在疫情後主張持份者資本主義(Stakeholder Capitalism),歐洲一些學院如都柏林聖三一大學提出醒覺資本主義(Conscious Capitalism),意思是有能力的企業有道義在營商謀利的同時推動大眾利益、協助弱勢社群、造福社會。
裝備自身 回饋社會
在新時勢下,生存需要什麼新才能呢?特朗普向世界展示營商面對強敵時,保護自身利益優先,雙贏多贏只是副產品。在高度競爭的市場下,要懂得管理亦敵亦友的關係,既競爭(彼此之間的利益分配)又合作(造大整塊餅)。商業競爭不只是鬥方案與服務,法律、制裁、聯盟等都可以是手段。
勿忘新常態資本主義下的企業領導要具備大局思維,平衡社會不同持份者利益的手腕,又要如哈佛商業策略大師Michael Porter所推崇的讓股東與持份者達到協同效應,為企業和社會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
個人方面,無論是當代或下一代,都宜裝備新常態所需的新才能。在各國最新的技術移民政策中,資訊科技專才都是炙手可熱的目標,可見先進國家對IT人才的渴求。
非IT專才若能提升數碼智慧,如編碼思維及大數據分析,與其本身的專業融合,大有作為。我們的下一代自小已學程式編碼,深一層是編碼的數碼邏輯思維與人機合作的才能。
設計思維已變成環球商業創新的主流思維及方法,預期仍會在新常態下盛行,因它重視了解持份者,透過快速測試收取反饋、修正方案及回應持份者的需要,正是持份者資本主義所需的態度與技能。
新常態資本主義甚至為心理學家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實現自我」之上增添多一層「實現社群,改進社會」。不少大學畢業生不加入大企業,反而創業實現自己的夢。新常態重視關顧他人與社會,實現自我的同時亦協助成就他人,為社會帶來價值,才是可持續的生意。
新常態社會充滿矛盾,道德界線模糊,眾多灰色地帶,不時個別價值被推到極端,如美國黑人被殺案觸發《亂世佳人》電影下架等。我們的下一代必須從小打好道德判斷的基礎,明辨是非,用正確的方式改進社會。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非典型運動鞋 跑出低碳「足跡」 |
上一篇: | 兩大藥廠齊出手收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