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2月18日
近日宏觀環境好轉,三大因素為中港股市表現帶來積極因素,包括地緣政治不確定性減弱、全球經濟數據出現築底跡象,以及世界各國維持寬鬆政策。
地緣政治不確定性近兩年一直困擾市場,巧合的是,中美貿易戰和英國脫歐兩大左右市場情緒的事件均在近期迎來轉機。
貿戰脫歐幸見明朗
最令外界關注的當然是中美宣布就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文本達成共識,並有望在短期內正式簽署。兩國同時叫停原計劃於12月15日向對方加徵的新關稅,並降低之前已提高的部分關稅。在達成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後,兩國將繼續就第二階段貿易協議展開談判。
這一消息利好金融市場,因為經歷了一年多「打打停停」的關稅戰後,中美之間的貿易分歧終於切換軌道,由升溫轉向降溫,有利恢復投資者信心。
英國脫歐也迎來轉機,保守黨在英國大選中大勝,贏得過半議席,有助英國盡快完成脫歐,消除市場不確定因素。
全球經濟正築底
同時數據顯示世界經濟正在築底。此前市場一度對明年的經濟增長感到悲觀,甚至認為美國經濟可能會在2020年陷入衰退。但在今年3度減息後,美國經濟衰退的可能性已大大減低。
美國公布的11月就業數據好過市場預期,非農業就業人口增加26.6萬人,比10月的15.6萬人明顯增加。失業率也下跌0.1個百分點至3.5%,為半世紀低點。
聯儲局在12月的議息會議上表示,美國的勞工市場強勁,經濟活動正在溫和復甦,因此決定維持息率不變,顯示出美國對自身經濟前景的信心。
歐羅區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於11月回升至46.9,雖然仍然處於緊縮區間,但意味區內經濟正在回暖。在亞洲,中國11月的經濟數據顯示經濟穩中有升,其中工業增加值和服務業生產指數都比10月增速加快。
即使經濟數據出現溫和回升,全球央行仍然不敢掉以輕心,預料在2020年將繼續維持寬鬆政策。聯儲局對息率按兵不動,但實際上自10月起,已啟動每月600億美元的短債購買計劃,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重啟量化寬鬆政策,確保市場流動性充裕。
中國也在12月中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透露,將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若明年中國推出新一輪刺激經濟措施,料可繼續提振市場情緒。
科技升級主題看漲
以上3大因素為全球金融市場提供積極環境,在全球低利率政策維持不變的情況下,投資者或不再滿足於現金和投資級別債券等安全資產帶來的收益,進而轉向高收益債券和股市等高風險資產。其中大中華區股市因為中國宏觀經濟環境穩定,受惠於消費升級、科技升級等主題,值得看高一線。
作者為惠理基金亞太區分銷業務主管,在金融界擁有多年經驗。他於隔周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見解。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