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15日

伍澤恩 神州智見

參與中國股市未為晚也

年初至今,中國股市強勁上揚。今次升市大部分僅收復去年跌幅,仍未推向新高點。我們認為,中國股市具備進一步攀升的空間,估值仍然接近長期均值,刺激政策開始對經濟產生效果,中國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看似仍是可能的,而且中國國內散戶投資者已經開始重返市場。

3月MSCI中國指數較上月漲2.4%,年初至今飆21%,為自2009年第二季以來最佳;中國A股表現更令人難忘,年初至今勁升30.8%。然而,MSCI中國指數和中國A股升幅分別為15.8%和8.8%,仍低於去年貿易戰前的高點。我們認為,中央刺激措施,以及可能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加上仍然溫和的估值,預示中國股市將進一步造好。

就A股而言,我們維持當上證指數達到3400至3500點區間,將就強於大盤的倉位進行獲利了結。然而,削減倉位並不令人興奮,我們認為指數下年可能緩慢升至3600至3700點。

聯儲局停加息有利

我們抱持樂觀態度的一個理由是,未來幾個季度,全球股票風險胃納預計仍然擴大。上周我們在報告中顯示這一點,即當聯儲局在美國經濟並未陷入衰退的情況下終止加息周期,股市趨向造好。如果我們在這一點上是正確的,則應為中國股市提供一個良好的基礎。

另一個看漲的理由是,中國股票估值相對良好的盈利增長前景而言仍然溫和,大約12%至13%的預估盈利增長率,限制了MSCI中國指數估值漲幅至市盈率12倍,繼2015年調整至納入美國存託憑證之後,仍然接近其長期均值。中國A股市盈率為11.8倍,仍然低於10年期均值的12倍。事實上,以市賬率矩陣看,A股仍然較其10年均值1.56倍折讓超過10%。

中國國內投資者似乎正在為這個「故事」進行熱身,令中國國內散戶在A股的資金流權重提高。3月在深圳股票交易所的股票賬戶開立數量增加299萬,較2月的143萬高出109%;每日市場成交總額升至平均1320億美元,為自2015年以來最高水平。經濟增長持續改善,加上寬鬆的財政和貨幣政策,預示中國股市的散戶投資者情緒有機會進一步升溫。

刺激措施開始提振經濟

至關重要的是,中國經濟增長環境應支持盈利和市場情緒。最近的宏觀經濟數據顯示,政策刺激措施漸見奏效,經濟增長率已經開始回升。1月至2月剔除土地購買之後的固定資產投資,較上年同期增長4.7%,遠優於第四季的按年下降3.3%,2月工業產值增長率由去年12月的4.9%升至6.9%,且消費增長率一直企穩在年增8.2%。

中國3月採購經理指數表明,經濟活動將進一步加速升溫。3月官方採購經理指數從2月的49.2升至50.5;3月新訂單分類指數從1月至2月的50.1和去年第四季的50.3,攀至最新的51.6。最重要的是,3月較能代表私營範疇的財新採購經理指數從1月至2月的49.1升至50.8。

這些資料顯示,政府刺激措施已經開始提振經濟,然而影響僅剛開始顯現。政府宣布3月實施大規模削減稅費,中國官方媒體報道稱,政府正在進一步採取新措施來提振消費。

最後,我們繼續預計未來幾個月,繼中美貿易談判得出結論之後,中國出口和製造業也將獲益。與國務院副總理劉鶴會面之後,美國總統特朗普表示,未來4周可能達成貿易協定。我們的基礎預估情景是,這些談判將得出對市場利好的結果。然而我們承認,貿易談判拖延得愈久,商界因此面臨不確定性令中國經濟復甦承受壓力的風險也愈高。

我們正在監測的另一項短期風險是中國股票保證金水平。截至3月底,保證金從1月的7130億元人民幣低點彈至9130億元人民幣,仍然遠低於去年1月的高點1.074萬億元人民幣,然而,在1.1萬億元至1.2萬億元人民幣上方快速推進,將為政府干預創造短期風險──限制槓桿率,並避免出現2015年保證金融資額升至2.1萬億元人民幣的過剩局面。

伺機吸韓台科技硬件股

除中國以外,在南韓和台灣,我們繼續等待更好的入場位,或者當科技周期見底的領先指標表現更佳,可能出現一些表明我們正在接近這一點的訊號。整體而言,中國經濟增長好轉,更廣義來說,全球工業動量已經傾向於利好亞洲的硬件科技板塊。電訊公司紛紛湧向執行5G網絡,加上前述利好因素,將可能在下半年引領出一次科技需求復甦,為該行業一次連續多年的上行周期做好準備。

南韓和台灣的科技硬件股最近上揚,把估值推至一個更具挑戰性的水平,南韓和台灣市場目前的12個月預期市盈率分別為11倍和15.1倍,均處於9年高點,且較同期歷史均值高出兩個標準差。然而,面對初夏回調或商業信心指標上升強於預期,將可能在未來幾個月造就一次入場機會。

作者伍澤恩(John Woods)為瑞信私人銀行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也是瑞信全球投資委員會的成員。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市場見解。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