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1日
亞洲股市自10月低點回升,反映經過連續數月表現弱於環球股市後,亞股可能趨向反彈。中美貿易局勢解凍,各國央行採取貨幣寬鬆措施,以及初步跡象顯示亞洲經濟衰退快將見底,這一切構成一套潛在強勁的利好因素滙合,股票表現可能好轉。
自10月低點以來,亞洲股市表現已經超越全球股市達1.7%,主要是各方樂觀認為未來幾個月和幾個季度可能顯現周期性經濟復甦。我們的經濟學團隊預計,全球工業產值增長率將於第四季觸底反彈,繼而在2020年上半年溫和反彈。
目前的確存在一些令人感到樂觀的理由,因為一些領先經濟指標出現企穩訊號。在中國,財新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顯示,過去幾個月新訂單分類指數意外向好。
該指數目前處於2018年初高點,當時亞洲經濟和市場均過熱。類似地,台灣和南韓的經濟數據也表明,最壞時期已經過去。
企業盈利有機會上調
在微觀層面,分析師變得更加樂觀,這是自2018年初以來首次。MSCI(除日本外)亞洲指數未來12個月預期盈利,以及10個區域市場中有7個市場都在上漲,反映盈利下調周期或已結束。
有趣的是,市場動態逐漸發展成類似2014年至2016年經濟衰退期間的狀態,該狀態曾經持續了18個月。亞洲經濟主要取決於全球貿易和製造業,這次周期性衰退已經導致盈利自峰值下跌20%,繼而是實質性復甦。
在當前商業周期中,經濟增長於2018年第一季見頂,自此以後,該地區經濟活動持續減速,導致盈利預估下調17%。鑑於全球實施貨幣寬鬆政策,且中國採取溫和經濟刺激措施,亞股似乎正在接近一個盈利周期的轉捩點,看到一些上調的初步跡象。
由於預期最終將呈周期性經濟復甦,一些市場已經上揚。具體來說,亞洲科技硬件股過去兩個月表現強勁,上揚13%,超越亞洲整體市場的8%。
科技板塊主導大市
蘋果供應鏈的強勁需求,5G加速滲透,以及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價格企穩,都支持最近股票的漲勢。
普遍而言,科技板塊不斷改善的前景,對亞洲市場也是一種鼓舞,因為該板塊被認為是地區經濟增長的晴雨表,而且在經濟下行和復甦期間,引領着市場走勢。因此經濟指標近期企穩、盈利上調顯現初步跡象,以及科技硬件股表現明顯強於大市,均預示亞洲市場的積極前景,且提供周期見底初步訊號。
然而,持續的地緣政治風險,對於精確計算周期性復甦的時間而言,仍是一項挑戰,因為政治不確定性和貿易關稅已經損害商業信心。
雖然10月15日美國原定對中國進口商品加徵的關稅已經暫停,但市場仍然憂慮中美之間缺乏一項關於「第一階段」共識的最終協議,這使得12月15日仍有加徵關稅的可能性。
12月的關稅目標是消費品,一旦實施,則千家萬戶(和投資者)都感受得到,但我們的經濟團隊認為關稅有可能被取消。如果美國感到不得不在貿易談判中維持一個強硬立場,那麼加徵關稅將可能重啟,經濟衰退或較此前周期更加深化。
作者伍澤恩(John Woods)為瑞信私人銀行亞太區首席投資總監,也是瑞信全球投資委員會的成員。他為《信報》/信網撰文,分享投資市場見解。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儲局是鷹是鴿成後市關鍵 |
上一篇: | 標指恐高處不勝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