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9日
真正有知識的人,看到可能有興趣的文章題目後,不是馬上看內文,而是先拆解一下題目,看看是否有意思,是不是值得花時間投資下去,若果根本是個偽命題,會就此打住。「企業醫療投資」看似是個偽命題,說企業有病,其實只是說它是一個低效率機構,跟真正醫療無關,但有功力的人士會馬上知道,企業醫療投資,實在是一有看頭/有搞頭的題目。
研發企業「嬰兒疫苗」
中國祭起大灣區這旗幟,明顯就是跟三藩市灣區矽谷比併。先抄襲學習,看以後能否青出於藍,最佳抄學案例莫過於日本松下機構,它的「反向工程力」Reverse Engineering,令到索尼以及其他電器巨人,吃虧連年。「反向工程力」有二訣︰第一訣先全盤抄襲,恰似明治維新,日本向歐美全盤抄襲,這一步不大用智慧;第二訣方作選擇性改良。先讓我們回歸「企業醫療」這個題目,若將企業當成病人,我們可分開多少類病人呢?若根據人類的年齡區分,有(1)嬰兒科(2)兒童科(3)成人科(4)老人科,將這四種年齡比擬為企業,分別就是「八段敢」用來分辨企業發展時期的(1)初創(2)壯大(3)造王(4)傳承,確立四階段後,研究每個階段有什麼病症。
西方投資界的態度,在嬰兒科或初創期又有什麼病呢?綜合而言可以形容為一種「橫向放任」,所謂「橫向放任」,就是在預算資金內,項目投得愈多愈好,是量的追求,雖然自稱經過各種智慧篩選,但實情是基金入了錢,就躺着等收成,恰似聖經裏的農人,隨便在阡陌上撒種子,撒中沃土的就長出來,不幸撒在路邊或瘦瘠泥土中的,就算發芽出來亦很快死掉,總體而言一種自生自滅的形態。大家有沒有問過,這種投資方法,適合中國國情嗎?若你看看發展中國家的國民健康發展史,一定看到這種歷程,起初嬰兒死亡率高,後來新生嬰兒要強制注射牛痘、卡介苗後,嬰兒死亡率自然大大降低。我們的企業嬰兒有沒有同類型問題?投資界肯定知道是有,但偏偏就缺乏集體力量去開發這類企業嬰兒疫苗。
另外大家亦會觀察到,中國本土的高校生,比起歐美矽谷長春藤的高材生,總是在競爭力上有距離,到底是英文問題還是文化問題?特別在打破前人桎梏方面,比歐美年輕人有所不如,到底是什麼底蘊?地球缺乏的是一種有系統的科學研究,尤其是中國人的民族性,相對美國人在創造上,長短強弱何在?怎樣可以調整?是不是可轉為階段性比併,讓美國人走在前段,中國人留力走在中後段更好。這些都不是光談論就有意思,而是真真正正要科學研究,回到毛澤東所提倡的先調查後發言,才有所定奪。
去到兒童科或壯大階段,新企的死亡率會比嬰兒科/壯大期降低,但在投資金額上的損耗,卻一點不比初創期,光看「共享」兩個字,尤其共享單車,葬送了多少資本,筆者老早就說過「共享單車」是低級兼白癡概念,就算勉強捱過了初創期,亦沒可能捱得過壯大期。以此推論,必須要為社會開發這種「造王前體檢」,這種體檢的智慧要求,只需要本科生常識︰例如市場空間夠不夠大?創辦人有沒有資質成王?到時是斑馬還是獨角獸?應該在下注前就一清二楚,若「造王前體檢」這產品能成功開發,肯定能減低中國「鬱金香」狂潮來臨的風險。
放諸任何投資階段,都需要精密的心理測驗,去測定企業的頂層團隊的人才水平,有沒有智慧及能力帶領企業走向下一階段,這類測試,當年在美國侯斯頓太空中心,無中生有的發展過程如下︰由100名體能學歷智能,皆屬於上佳太空人候選人,經過逐級過濾,最後只剩下三人,可以進入太空艙上太空,過濾的情況另類有趣,每次過關後,心理學家會向過關者顯示抽象圖案,問過關者看到什麼,屢屢過關者,每每看到的圖案聯想,不是乳房就是陰戶,或是性交,後來的結論是求生與性,乃一銀之兩面,求生能力愈強,愈能闖過險阻。英國的SAS特種部隊,亦採用差不多機制,過濾出終極人才,保證在出勤時,完成不可能任務。現存的美式心理測驗,設計集中於測試行政人員或特種部隊,至於測試企業家的則不多見。
心理測驗檢視企業家
對測試企業家這課題,西方社會似乎有種鬼神不可逾越的恐懼,筆者亦未理解箇中原因,西方社會態度似乎是由得企業家自生自滅,若國家能產出企業家,是上天的賜予,但既然運動員,特種部隊,行政人員都可以測試,為什麼企業家以及企業家的第一梯隊或二代,不可以接受測試?所有自稱風投私募專家的,都知道風投私募學的入門理論是︰集齊人才,風險自然減低,商業計劃再爛,不是致命傷,只要有好人才,自然能將爛計劃改地變天!但為什麼沒有人想到,投資在發掘「怎樣才算是真正的創業人才?」,在此謹拋磚引玉,歡迎各界交流,怎樣去投資真正的知識型企業。
註︰上期將Mckinsey漏譯為麥肯,全名應該是麥肯錫,謹此更正。
(同系視頻廣播,逢星期三下午天宏財經台播出,請訪https://youtu.be/o2TCpyOH2HY)
作者為MASTERMIND大承諮詢主席、教授
WeChat ID:davidkho
Facebook:Scaling Academy壯大講堂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