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7月28日
中國武俠小說最喜歡談的題目是恩仇,西方沒有武俠小說,只有通俗小說如莎士比亞,其作品大部分亦是圍繞恩仇,有一部比《上海灘》還要舊的電視劇,就是由鄭少秋主演的《大報復》,乃改編自西方名著《基度山恩仇記》,大部分人是靠父母「恩」打造出來,「恩」能做人對大家並不陌生,但「恩」能造企業家嘛?在打造企業家這個層面,父母恩以至其他所有恩,效果並不太明顯,反而用「仇」打造出企業家,卻斑斑可尋。西方有蘋果喬布斯,東方有小米雷軍,兩位手機大師,無獨有偶都是由「仇」打出來的。
東西兩怪 自招仇人
前期的喬布斯在蘋果裏磨磨蹭蹭,搞不出個名堂來,兼被請回來的CEO趕出蘋果,這CEO是用 「成功收費Contingency Firm」的獵頭行獵回來。一般有品的企業主不會用「成功收費」的獵頭行,要有品質就要用「先付訂金Retainer」的獵頭行,所以喬布斯被趕是活該。
幸好喬已經財務自由,轉而收購彼思動畫Pixer。收購彼思後,一般人以為他坐地收租,生活愜意,誰估到彼思將會是喬布斯第二次鬥魂的開始!由於彼思的客戶全是荷里活一級的電影公司,全世界最不近人情的魔鬼客戶就是片場的CEO,他們對彼思的製作百般挑剔,等同對喬布斯的個人千般凌辱,隨便說可能是頭髮絲不夠幼細,人物走起路來衣服的擺動風位不夠逼真等,來些令人氣結的風評。喬布斯就是在這種折磨下,不斷精益求精,最後用此段百尺竿頭功力回巢蘋果,育成不世iPhone。
雷軍被人暱稱雷布斯,他與喬布斯不同,他不是被行業或體制琢磨而成,反而是給另一個人琢磨出來的,某角度你可以將他說成是雷的仇人,這個人就是魅族手機的創辦人黃章。
由股權投資到股權投降
股權投資/私募風投這西方玩意經筆者誤打誤撞傳入中國,國人對此趨之若鶩,誰稍為賺到點錢,就以為自己有能力點石成金,搖身一變成股權投資人。雷軍亦循這條老路離開金山軟件,之後拿着一筆資金,當起股權投資人。天下文章一大抄,商業模式亦是一大抄,雷軍抄得成功否?
第一,業務移植成功與否首先要講求土壤,私募風投搬來中土,會不會播種就自動收成般簡單;第二,每個行業的競爭及進化程度不同,什麼水平的企業家,才可以打出一片天?第三 ,個人才華角色的考量,如雷軍適合當台前的企業家,還是當幕後的股權投資者?若雷軍是來自歐美成熟地區的經驗行政人員,在現時所任職企業見到其不足,當他確信只要微調整一下產品設計和市場方向,就會迸發出石破天驚的效果,定然要出來創業。
之後有股權投資者理解過他的商業計劃後,確信最要擔心的就是資金,其他事情交給這位準創業家,基本上可以搞定,於是就開始放錢投入。但中國大不同的地方,就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的準企業家,根本數量稀有,投入資本後要解決的問題仍多的是,股權投資者一般都很會吹擂,自詡成企業顧問甚至公司醫生,但根本沒有能力分辨中式準企業家的高低強弱。
以魅族創辦人黃章這種看似合格的企業家為例,這傢伙平生最討厭是廣告宣傳,他認為產品技術好,有麝自然香,所以投入的資金絕大部分放於調研,對宣傳推廣費用盡量遏抑。
手機乃大眾消費品,廣告不可或缺,況且差不多檔次的產品多到如春秋列國,例如已隱沒的金立手機就動用到劉德華來當代言人,隨手拈來都有十多個同檔品牌,就算產品再好,不投放一定比例的廣告宣傳費,絕對會給消費者歧視。黃章這方面硬如石頭,絕不妥協,雷軍與黃章之爭已經嚴重到等於商業上的基督與反基督之爭。
壞企業家「仇」出企業家
中國近年流行街頭販賣課程,專門針對些一腳泥巴的前農奴企業家,老在談股權激勵/股權結構,他們認為企業家透過發股份激勵個別有能之士,企業就會自然壯大起來。
這些中式人力資源學令雷軍深信不疑,加入魅族後,變身人力資源總監兼獵頭顧問,差不多獵到谷歌中國工程研究所院長林斌,並建議黃章能讓出5%股份給林斌,黃卻斷然拒絕。
黃章以其廣告/股份雙絕,令雷軍不得不傷心地離開魅族,結束他懶洋洋地當股權投資人的生涯,親自上戰場當企業家,轉而賺司機錢,不賺搭順風車的錢,親手解決各種經營上的難題,尤其在人力資源方面。
正如筆者上文說,中國企業土壤有別,手機業需要全攻略型的企業家,雷軍發覺自己在幕前更適合,並用上他在魅族學成的武功,來個正反兩儀,最後練成小米「同股不同權」這先鋒股。沒有黃章的兩面蠻,小米絕對出不了世,若黃章肯開放一點,現在上市的,合該是魅族!小米安在?
作者為MASTERMIND大承諮詢有限公司CEO、教授
WeChat ID:davidkho
Facebook:Scaling Academy壯大講堂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