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8年6月16日

何華真 拆局造王

傳承不如拆局 壯大務必稱王

筆者在9歲的時候,已看完三十六計,三十六計裏面大部分是四字詞語,如「瞞天過海」、「圍魏救趙」、「借刀殺人」,雖說看過,但在使用上仍然茫無頭緒。由於筆者的幸與不幸,小學時代已千災萬難,為解困已使用過不少『計』,但用計之後,未能將整個過程「三十六計」化或系統性演繹一趟,相信要中學後期才可以。但一般人比筆者更遲熟,為朋友出謀獻策時,還有點譜模,到自身發生災難時,就亂作一團。

計謀/戰術/戰略等形容太奢侈了,不少人連「冷靜」這一點都做不到。筆者繼續用上期蘭桂坊演講的場景,去解釋拆局造王。站立演說這玩意,相信在高中時已經開始,優勝劣敗,前(錢)途所在,港人相比老美與國內人,就算不談語音準確度,光論氣場,平均輸三班以上。

以短勝長 以簡破繁

所有站立演說基本上由取材寫講稿開始,大部分人第一個問題是︰自己想講什麼?光是這個起手位已經是一個超錯!所謂大爭之世,要在一場群毆中勝出,首先就問別人(對手)講什麼?算清別人講什麼的時候,方有機可審時出擊。但這次筆者完全不能審時,因為演出時間已被大會固定了,但這種風險估算還未夠災難化,筆者還會隨時被人移動排位,更肯定長篇大論的上家們會集體擠壓剝削筆者的時間,讓本來十分鐘的講詞,擠壓到50%至90%時,還可以怎樣保持爆炸力勝出。

所以回到取材起點時,就改弦看看自己的文字稿,能不能進化成圖表,以圖像來說整個內容,是3條不同形狀的線,這種設計亦和應西方的說法︰「簡單」就是王(simple is king)。就只是3條線這麼簡單嗎?3條線的深長意義代表3個年代的發展。以橫跨30多年的歷史厚重,可以肯定力壓大部分對手,但這3條線不單止是3個年代,亦代表3組不同企業家的起降升沉。第一年代1985至1994年,代表跨國企業的活躍期;第二年代1994至2007年,代表本土企業的活躍期;第三年代2008年至今,代表國內企業南下西進的活躍期。

這3組不同區域的企業的對比,定能刺激出觀眾的無限縱橫,至於年代劃分是否客觀並不重要,因為是敝司的自身發展史,誰都置喙不了!第一年代的企業服務,用了六組分工道出:一、進入香港;二、進入亞洲;三、進入新行業;四、宣傳公關;五、市場調查;六、獵頭建軍,最終其實是表達出一種「紛陳」。第二年代,簡單用本欄讀者熟悉的「壯大傳承」就概括了。第三年代是讀者新近見到的「拆局造王」(本欄亦自上期開始,正式改為「拆局造王」)。

現代觀眾一般膽小皮薄,對他們說自己天下無敵,一定惹他們厭煩。藝術位就是──由「示弱逞強」,到「以弱勝強」,作為企業服務商,你令到企業用戶很強,但自己卻很弱,顯出賣花姑娘插竹葉的低調,會令觀眾更容易接受你的強。所以筆者對觀眾說︰「敝司發展追不上形勢,對客戶雖然是先知先覺,但對自己卻是後知後覺,實際上由1990年開始,客戶已經找敝司協助壯大傳承,到2000年,敝司才懂得打出這個標題!」

時至今天,「傳承」這牌匾被不法之徒搞爛了,變成金融騙子最常用的藉口,用來誤導客戶買金融產品。「傳承」二字對普羅大眾來說,最容易扯上家族爭拗,但市場上最激烈的爭拗不是鷹君華懋等剝花生故事,畢竟這類私企的影響是局限在親族圈內的一群,是小撮人的風波。要去到公眾層面廣大的上市公司,才能說是眾人之事,因為除股東之外,影響波及員工及客戶。

上市公司 首先拯救

如果一家茶餐廳上市公司發生問題,客戶可以光顧別家;但一家金融產品零售上市公司出問題,隨時影響客戶及其家庭的一生幸福,所以為上市公司股東爭拗拆局,對社會的意義,遠比替家族爭拗拆局大得多。但「拆局」一詞並不應限於爭拗,假如一家企業,絕大部分的掌權人只滿足於每年單位數的增長,在這個攻城掠地、然後殲滅對手的世代,兩三年後這企業隨時會消失;如果再加上這企業是慈善機構的經常性捐款人,數年後這堆慈善機構會怎樣?這個局難道不是更迫切要拆嗎?無論家族/企業/上市公司,有困局固然要拆,但停滯不前就更加要拆。

造王源於壯大,一般人說︰「壯大就夠了!何必一定要窮兵黷武去造王?又不是沒飯吃!」30年前通用電氣「中子彈」韋爾奇說︰要企業存活,必須要爭取當三甲。但今天要企業存活,就必須要當上王,當了王之後,還要不斷向周邊擴展,蕩平一方,才能鬆一口氣。所謂造王,保守的說法是,割據一方後,望能據住一時,稱王/造王只是求存手段。

造王旨在求存

敝司過去不大喜歡公開演講,亦不願開課程,今天卻反過來願意,為什麼呢?因為造王工程知易行難,有如培養特種部隊,是千中揀一,倒不如多開課程,告訴大家怎樣做,要吃些什麼苦,起碼達到什麼標杆,才有機會割地稱王。能夠物色千里馬,已於願足矣,甭說造獨角獸/獨角馬/麒麟!若然學子不是那種材料,倒不勸他及早將公司出售或與人合併,自己走去當二把手好了。做個好的二把手比做王更難︰毛澤東沒有周恩來,新中國何來?整套電影《建黨偉業》,不就是在講毛周互動嗎?

要培養出一個企業王,就得培養出很多個二把手,接下去還需培養三把手。要供需中國這個龐大的創業系統,後面的支援工程,一二三把手的培養秘方,絕不是現存那堆所謂常春藤撈雜子大學所能理解提供的,中國的一二三把手規格尚未調研出台,什麼大學、DBA只有插科打諢的份兒,能否將四把手及以下培養出來,就是它們下一個坎。讀者欲看當日演示的影片,可微信筆者。

作者為MASTERMIND大承諮詢有限公司CEO、教授

[email protected]

WeChat ID:davidkho

Facebook:Scaling Academy壯大講堂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