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7月15日

李世鴻 經管錦言

人工智能時代需要什麼領袖

你有否想過明天上班,與你協作的是智能機械人團隊?跟你做績效評核的是位人工智能上司?埃森哲(Accenture)在本年2月《哈佛商業評論》的文章中,表示已經在全球推出了一套智慧自動化平台,創造出一系列應用了機器認知學習技術的虛擬人物,如資料科學家、測試工程師等,與人類員工一起分析資料,管理專案,協助員工做出更佳的決策。

雖然近月牛津大學及《金融時報》的報告均認為,管理層是較難被人工智能取代的職業,但埃森哲在本年2 月對來自14個國家的1700多名管理人的調查發現,有84%的管理人認為有着認知和深度學習能力的機器,將接管消耗着管理人大量時間精力的工作職責,包括計劃和協調、資訊處理、跟蹤績效表現、常規重複的工作以及資源配置等。

今天的人工智能是什麼?人工智能專家及現任創新工場的董事長李開復,在《紐約時報》2017年6月25日的評論中指出,它是一種從特定領域(例如貸款償還記錄)獲取大量資訊,並利用這些資訊在特定情況下作出決定(是否貸款給某人),服務於特定目標(讓貸方實現利潤最大化)的技術。執行特定任務時,這些人工智能的表現可以更勝於人。

中基層不歡迎AI

麥肯錫在今年4月的文章「中國人工智慧的未來之路」歸納人工智能技術的4個部分:認知、預測、決策和集成解決方案。認知是指通過收集及解釋資訊來感知世界,包括語言處理、圖像和音頻處理等技術。預測是指預測行為和結果,如發出針對特定顧客的廣告。決策則關於如何實現目標,如路線規劃、動態定價等。當人工智能與其他技術結合時,可生成多種集成解決方案,如自動駕駛、人臉指紋核實等。

埃森哲的調查又發現,中基層管理人相對較不歡迎將人工智能納入日常工作中。42%的受訪高層管理者表示,坦然接受由人工智能來監控和評估其工作,但僅有26%的受訪中層管理人和15%的基層管理人表現出同樣的積極性。

幸好,年輕管理人的取向較積極,被問及當智能系統能節約大量工作時間,35歲及以下的管理人較多選擇「開展新試驗」和「建立新協作」。36至50歲的較多會「指導下屬並增進關係」,而51歲及以上的較多會「促進工作與生活平衡」。

人工智能可取代部分管理人的工作,這對人類領袖有什麼啟示呢?首先,我們要有危機意識,自強增值,磨練自己在戰略策劃、跨界別創造力、富感染力的人際溝通及影響力等才能。

第二,領袖需要提升決策制定的層次。人工智能可以在特定的範圍及條件搜集海量的數量作出分析後給予建議,但管理人可能要挑戰難題背後的假設,腦震盪跨領域的方案及創造新的遊戲規則等,決策要比人工智能更上一層樓。

第三,領袖要領導員工與人工智能,精心策劃人的工作及善用人工智能在適當的領域,達到「人機協同」,讓人工智能在增強人類工作能力的同時,還能確保員工發揮獨特的思維、感覺和溝通等優勢。

第四,人工智能的巨浪席捲全球,人們認同這個趨勢之餘,亦普遍存在抗拒心理。溝通願景、安撫憂慮、贏取信任、達到共識,激勵人心及釋放潛能是人工智能時代領導才能的核心。

夢想良知難取代

第五,領袖可善用人工智能豐富及加快人才培育。年輕領袖學習軟性技巧如領導、管理、溝通、在職輔導、情境計劃等,往往需要年日經歷及磨練。「人工智能導師」擁有海量數據及個案,能提供不同的虛擬情境,讓學員練習,輔導不同性格的下屬,處理不同需要的顧客,在不同企業文化下帶領變革,以及計劃不同的業務情境等。

最後,人工智能,一日千里,但人類領袖最寶貴與獨特的素質,相信仍然是夢想、良知和愛心。受人尊敬的領袖,如馬丁路德金、甘地、德蘭修女等,都是彰顯夢想、良知和愛心的表表者。也許,這是人工智能對人類領袖的深切提醒。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