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3月4日

李世鴻 經管錦言

培育孩子 由累積財富到實現夢想

史丹福大學教育學博士及知名藝人陳美齡在《50個教育法,我把三個兒子送入了史丹福》一書中,分享她對兒子說:「我們希望你們敢想連父母都想不到的偉大夢想,並為此腳踏實地的努力。」

你有什麼夢想?坦白講,我沒有深思過。我從小接受的家庭及學校教育,都沒鼓勵年輕人「發夢」。投身了學校教育及青年發展二十多年,加上當了父親,我支持年輕人敢於夢想,發揮自己的潛能,樂於助人,改進世界,而不一定要名成利就,飛黃騰達。

教育子女或青年發展的主流思想,其實與社會當時的意識型態息息相關。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上一代都希望下一代通過讀書而脫貧,在社會階梯向上攀。1985年,中國開放門戶,鄧小平會見美國高級企業家代表團時發表了他的名句:「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可以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地區,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從此,「富起來」的概念更植根於中國人的成長中。

美國商業雜誌《福布斯》的全球富豪榜由1987年起每年發布。中國胡潤研究院自1999年發布「胡潤百富」榜。富豪變成為了成功人士的代表,潛而默化,累積財富成為主流的社會風氣。

1997年,羅伯特.清崎,出版了《富爸爸.窮爸爸》一書,瘋魔全球,作者講述自己的兩位父親——親生父親窮爸爸,及啟發其理財智慧的富爸爸。書中藉兩人不同的理財觀念,帶出富人不為錢打工,靠資產帶來源源不絕的現金流,便可財務自由。投資致富、財務自由頓時變成了培育子女或發展青年的領導思潮。

潛藏無限商機

2011年,商業策略大師麥可波特及馬克克瑞默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創造共享價值〉,提出企業在商言商,用創新的理念擴大整體經濟及社會價值。將自身利益與裨益社會結合的概念,開始流行到個人層面。

共享價值的理念在香港社會亦漸漸萌芽。例如2013年,香港「要有光」社企推出「光房」計劃,開始向業主承包單位,以可負擔的租金,提供住宅租給單親家庭。「要有光」創辦人分享計劃得以持續,有賴社會上不少業主樂於以遠低於市值的租金出租其物業給有需要的家庭,對社會上某一社群,財富極大化不及助人為快樂之本。

年輕人要敢於想成人沒有想過的事情,世界才有突破性的進步。如果我們的教育制度沒有教育年輕人如何「發夢」,筆者嘗試勾畫一種對個人及世界均裨益的夢想構思。對自己,夢想能釋放個人潛質,發揮自己的才能,實現最好的自己。例如,我要贏得世界演講冠軍、完成醫學博士學位、成為知名魔術師表演自創的魔術等。

對世界而言,夢想能帶來改進,或為別人帶來幫助或價值。例如,贏得世界演講冠軍後,推廣種族平等的訊息;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癌症新療法;義務教導魔術,啟發貧困少年創新解難,自力更新等。

校友李臻在本欄2月11日的文章《追夢成功經驗,青少年應記取》分享過夢想是烏托邦,實現的機會較微。正因如此,除了鼓勵青少年「發夢」外,家庭及學校還須培育及啟發青少年,把夢想化為目標和行動的執行能力,加上領導才能及影響別人的感染力,領導團隊同心協力達成理想。

現在我有個夢想,就是在社會層面促進年輕人夢想成真。意念是建立一個環球的科網平台,聯繫夢想者與資源擁有者。青少年可在這個「夢想成真」的協作平台發布他們的夢想。另一邊廂,世界上不同層面的人,可以給予意見、協助、支援及合作機會,把夢想的「需求」與「供應」接合,同時亦綜合各方的支持者,由個人努力到網上社群協作,再演變成現實世界的支援合作,大大增加夢想成真的機會。協作實現夢想的過程中亦有無限商機,互惠互利。

財富是資源,亦是成就。生活富裕不代表豐盛人生。我們希望培育孩子擁有夢想,實現自我,熱愛生命,幫助有需要的社群,為世界帶來進步。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