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9月24日

李世鴻 經管錦言

香港青年--革命新一代 ?

自反國民教育、雨傘運動到立法會出現年輕新面孔高票當選,新一輩青年人(泛指18到35歲)已經是政治、經濟、教育等政策的有力持份者。他們與香港上一輩的社會棟樑有什麼不同的特質呢?香港各界的領袖又可怎樣與他們協作?

受一位熱心青年服務的社會工作學者啟發,筆者試從流行曲當中揣摩年輕人的情意結,探索一下香港青年人在心態上的年代演變。

譚詠麟在八四年的作品《傲骨》:「誰知我內心多苦悶,一切沒法如願 …… 從開始至今多考驗,手裏利劍常斷。」青年人的內心掙扎及事與願違,歷代如是。不過,當時青年的主流思想是要有志氣,不要給人看低,誓要奮鬥幹一番事業。「不可以,重複這怒叫聲,自信他朝一柱擎天。」當中的精神是我不服,於是我要發奮,在現有的遊戲規則下出人頭地。

對政府不滿世界亦然

九三年Beyond樂隊黃家駒在《海闊天空》中,同樣面對別人冷眼,「多少次,迎着冷眼與嘲笑」,不過,心態及所追求的有點不同:「從沒有放棄過心中的理想……原諒我這一生不羈放縱愛自由。」青年人不一定要攀上職業階梯,相反是高舉自由,追尋理想。可是,心態充滿矛盾,如「背棄了理想,誰人都可以,那會怕有一天只你共我。」當現實與理想衝突時,務實妥協是普遍的想法。

到了一三年,備受年輕人欣賞的樂隊Supper Moment在作品《無盡》中展示出現實與夢想的鴻溝:「夢想於漆黑裏仍然鏗鏘,仍然大聲高唱,仍然期待世界給我鼓掌是妄想。」對理想的追尋更加堅決,如「踏上這無盡旅途……或許到最後沒有完美句號,仍然倔強冒險一一去征討……誰又能鑑定你的醜惡與美好。」也許沒有最好的結果,亦義無反顧,(至少在情感上)革命起來:「人生夢一場革命至蒼老。」

香港中文大學2015/16年度的香港青年生活質素指數為99.68,比上年度跌0.62點,亦較基準年(2012/13)低0.32點,即青年生活質素比之前差。分析顯示,香港青年覺得自己對政府、教育、房屋及就業等息息相關的政策,均未能參與制訂,產生無能及無力的感覺。這可能是眾多青年生力軍擁抱「革命」的概念,並加入社會運動及公民抗命的深層動力。

年輕人對政府不滿及不信任,不是香港獨有,世界亦然。世界經濟論壇在2016年8月公布的《全球傑出青年年度調查》,在所有參與調查的地區中,年輕人(18至35歲)認為政府腐敗(58%的受訪者)、官僚機制失效(30%)及政府缺乏責任感(29%)是本身國家最為緊迫的問題。

宜增加對公眾透明度

有所不同的是對前景的希望及對自己的影響力兩方面。在以上的全球青年調查中,受訪者對當今世界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價值觀積極進取。70%的受訪者認為當今世界充滿機會,50%相信他們可以為本國的決策貢獻積極力量。千禧一代擁護新技術,把對互聯網的連接視為賦權的關鍵。

面對香港年輕人對政府的失望及對自身的無力感,政府、商家、教育界、家庭及社會各方的領袖,都有角色扭轉局面,成就更積極正面的合作。

政府宜主動吸納不同背景的青年加入政府制度,立法會加入了年輕新人的是由選票帶動的開始。對於社會關注的政策,政府以往向大眾的諮詢形式,或向特定持份者的「摸底」,今日已經不足夠。新一代人(或思想)重視自主,政府在制訂重要政策的過程及考慮因素,宜增加對公眾的透明度,甚至容納公開的討論辯論,打破黑箱作業或偏袒財團勢力之嫌疑。

在教育及社會價值觀方面,學校與家長值得推動孩子發展多元潛能,跨越應試思維與操練。政府透過大學積極協助有志有才能創業的年輕人,讓不同才能的年輕人有渠道去追尋理想,發揮所長,貢獻社會。商界與消費者亦有角色給予一些非主流的產品與服務機會。整體而言,香港可推廣尊重及欣賞不同才能及志向的大都會文化。成功人生不一定要名校高分、證書獎項、高職厚薪、名車豪宅等。

今日的青年是明日的領袖,他們富有「革命」的志向才能後浪推前浪。他們衝擊政府,亦衝擊今日的我們反思如何締造多元進步的社會。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