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20日
從事專業財務分析、或曾在大學修讀金融及經濟科目的朋友,應該熟悉時間序列(Time Series)這名詞。
一般而言,時間序列是指一些金融數據例如股票回報率、滙率等,或是經濟數據例如利率、國民生產總值(GDP)等,在不同時間上的各個數值,按時間先後順序排列而形成數據的序列。
在預測投資回報、或作經濟計量分析(econometric analysis)的工作上,必定涉及以數學和統計的電腦程式,來分析時間序列數據,以獲取結果。
揀出行動時間序列
換句話說,要進行投資或經濟的分析預測,所用的數據,一定是時間序列。
事實上,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前,時間序列分析已被應用於經濟預測的工作。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及戰爭結束後,時間序列分析被廣泛應用在軍事科學、空間科學、氣象預報和工業自動化等部門。除了應用在金融、經濟的領域上,基本上時間序列在統計學中是一種常用的預測方法。
若我們從時間序列的角度,把去年香港的「佔中行動」進行數據化的分析,首先要揀出某些可量化的現象,建立一個統計指標,再量度這統計指標在不同時間上的數值,以先後次序把數值排列成時間序列。
也許一般人會選擇坊間的民意調查中「市民對佔中行動的支持程度」的量化指標作時間序列的分析。
但是,筆者在經濟學研究的薰陶下,未能無保留地接受加入了非完全隨機和含主觀意願的數據。素常經濟學者的研究訓練,認定了分析biased數據的意義及實用性不大。
不看民意調查的數據,那如何取得與「佔中行動」有相關性而又是unbiased的數據?
其實,西方經濟學所着重的,是研究一個普通人如何在平常生活裏,為大大小小的事情作決定,例如選哪種工作謀生、如何進行消費。另一方面,經濟學對人類的本性及行事動機有明確而劃一的假定。Adam Smith認為,每個普通人都會利用本身擁有的資本來增進自己的利益而非社會的利益。
掌握大跌市時機獲利
去年79天的「佔中行動」期間,回顧那些大義凜然,振振有詞,說為了爭取民主而願意犧牲自我的主角們,教人聯想起司馬遷在《史記.貨殖列傳》中形容的「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正似是他們的寫照。
故此,我們建議用佔中期間的恒生指數的時間序列,為「佔中行動」作一個最簡單的统計資料分析。假設有一群以「佔中行動」成功而獲利的投資者,若他們能掌握了港交所大跌市的時機,他們可從沽空期指獲利。
其中以9月29日恒指狂插449點,翌日進一步下挫296點,短短兩個交易日下挫逾3%,並且失守23000點,低見22932點。
另外,10月10日因港府擱置與學聯對話,政局轉趨不明朗下,當日恒指重挫445點。
佔中期間的數次大跌市當中,除了沽空期指的能夠從中獲利,另一些買入港交所藍籌股的認沽期權的投資者,也全軍大勝,這留待下篇文章詳細討論。
廖添誠為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客座講師;鄒小敏為理工大學專業進修學院高級講師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不可想像的年代 |
上一篇: | 良治專才容韻儀分享心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