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1月10日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近日表白她堅持做正義的事。現今世代,除了高官政要,企業營商也要正義。社會創新及創業發展基金本年 9 月舉辦「共享價值︰締造競爭優勢」論壇,探討如何「創造共享價值」,讓商界在賺取利潤的同時可以回應社會需要。林司長在論壇致辭:「商界可以憑藉你們的創意和創新,發展出嶄新的業務模式,這些新業務模式將兼備以人為本、注重環境和顧及盈利的特色,並因而得以蓬勃發展。」
商業策略大師麥可.波特(Michael Porter)及馬克.克瑞默 (Mark Kramer) 於2011年在哈佛商業評論發表文章〈創造共享價值〉(Creating Shared Value)。共享價值不是指通過公益、義工等活動重新分配現存的價值。共享價值的重點是在商言商,用創新的理念擴大整體經濟及社會價值。
共享價值有別於企業社會責任。企業社會責任可以比喻為發財立品,盈利先導,然後行善,實踐公民義務及透過慈善加強公司品牌。共享價值則可比喻為立品發財,出發點是公司社會共贏。透過創新,拓大利潤與改進社會合二為一,極大化商業與社會的總價值。
重構企業使命與市場定位
跨國企業雀巢是最常被引用為創造共享價值的例子之一。雀巢認為在其價值鏈中,與社會共同價值而又具最大潛力的是營養、水管理及農業社區發展。這些工作是業務策略的核心,而對業務發展國家的人民福祉而言亦十分重要。
從2011年起,雀巢在中國雲南省建立咖啡產業實驗及示範農場,設立技術援助中心,並派駐專職農藝師團隊設立採購站,從咖啡農民直接收購產品,注重保護小農戶的利益。農藝師團隊為農民提供免費的現場培訓,旨在改善農場管理水準,並提高產量和品質。雀巢在整個雲南都實施公開透明,與國際市場一致的收購價格,富於競爭力的價格往往被當地老百姓作為出售咖啡豆的參考價,且符合國際最佳慣例。
麥可.波特指出,要創造「共享價值」,企業主要有三種途徑:一、重新構想企業使命與市場定位。例如,培生(Pearson)出版社由「教科書出版」重新定位造就「卓越學習成果」。Nike從運動服生產提升到推動健康生活。
二、重新設計供應鏈及檢視對環境的影晌。沃爾瑪通過減少產品包裝和調整貨運路線來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並節約成本,兩全其美。
三、促進當地產業社群的發展。星巴克是目前規模最大的「公平貿易認證」咖啡採購商之一。雀巢由培訓農民種植咖啡豆,改善農場管理到從農民那裏直接採購咖啡,創新雙贏。企業開發了新的供應鏈,亦培育了當地產業社群。立品發財,天衣無缝。
對漠視社會及環境公司說不
香港企業又可以怎樣創造「共享價值」呢?重整機構使命及供應鏈是大動作,難以一蹴而就。以人為本,發展社群,開拓新生產力可能較易起步。
一、企業可以增加實習機會給年輕人,如聘用更多暑期實習生,與大學甚至中學合作,增加以項目習作 (project assignment) 的方式,讓學生為企業進行一些調查研究等,讓企業與學生雙方受惠;二、機構提供渠道讓退休人士可選擇繼續貢獻,尤其是較低安全風險的辦公室工作。不少退休人士資歷深厚,讓他們可以用合約方式提攜後輩,亦可減緩青黃不接的難關;三、公司可訂定政策,合適聘用有特別需要的社群,如視障、聽障、智障等人士。企業容納不同人士,不是公關伎倆,要是加以培訓配合工作機會,可以發展社會社群的潛力;四、公司可成立企業大學擴展培訓至有志應徵或加行的勞動力,或與院校合作提供課程,既可搶先吸引及吸收人才,亦有助提升行業勞動力的質素。
除了大企業,我們消費者在市場經濟下可以用手上的鈔票「投票」,對漠視社會及環境的公司說不。對立品發財,創造共享價值的產品及服務,給予支持,實行良知消費,發揮消費社群的影響力。
作者為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獨裁而不負責的萬曆 |
上一篇: | 城市升級左右中國改革成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