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0年8月15日

曾仲榮 EJ GLOBAL plus 環地視野

亞洲主導新世紀 必先擺脫戰爭陰霾

亞洲的未來,正處身戰爭與和平的十字路口。

太平洋戰爭終結75周年,不少人預言二十一世紀是亞洲的世紀,因為亞洲擁有全球人口最多、經濟增長最強勁的兩個大國:中國和印度,足令亞洲超越歐洲、美國,成為新世紀的領導者,但亞洲亦是爆發戰爭風險的高危地,甚至有可能成為第三次世界大戰的起點,二十一世紀是否亞洲世紀,首要看亞洲能否克服戰爭威脅。

對於有關第三次世界大戰會如何引發的猜度,亞洲的南海、黃海、台海都是盛傳的熱點。早在2018年年底,美國陸軍戰爭學院客座教授法利(Robert Farley)在「國家利益」網站(nationalinterest.org)發文,提出5個可引爆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地區:烏克蘭、波斯灣、南海、朝鮮半島和一個意料之外的地區,被點名的4個地區有兩個在亞洲,包括南海和朝鮮半島附近的黃海。另外,曾在五角大廈防長辦公室任職的美國喬治城大學教授克羅尼(Matthew Kroenig)的新書The Return of Great Power Rivalry就提到,最可能引爆「三戰」的地點是台灣。

修昔底德陷阱 中美恐難跨越

朝鮮半島幾十年來都是「三戰」的熱點,因上世紀五十年代曾爆發慘烈的韓戰,北韓現任領導人又難以捉摸,但北韓相對國力愈來愈弱,長期戰爭能力成疑,只能搞些核訛詐,加上中俄不樂意支持北韓開戰,南韓亦不願成為美國戰爭代理人,沒有大國在幕後支撐,兩韓關係雖然表面緊張,但爆發戰爭的機會反而下降。至於南海和台海的戰爭熱點則愈來愈熱,中美博弈埋身肉搏,修昔底德陷阱(Thucydides's Trap)成為中美難以跨越的一道坎。

修昔底德陷阱意思指一個新崛起大國必然會挑戰現存大國,現存大國亦必然會回應威脅,如此戰爭將難以避免。專研修昔底德陷阱的哈佛大學教授埃利森(Graham Allison)認為,過去500年全球共有16個新大國崛起,其中12個與現存大國爆發戰爭,爆發戰爭的機率達75%,中國崛起正威脅美國,中美正步向戰爭。

然而,根據埃利森的數據,在二戰之後有3個新大國崛起,即蘇聯挑戰美國、日本挑戰美蘇、德國挑戰英法,惟都沒有帶來戰爭,最多亦只是美蘇陷入冷戰。如此現象相信是世人感受到上世紀兩次世界大戰的殘酷和可怕,要避免再有生靈塗炭。另外,德日崛起亦走出一條新路,就是以經濟競賽代替軍事競賽,以經濟擴張代替領土擴張,免卻戰火;美蘇爭霸全球,雖陷入冷戰,亦只是支持代理人打小規模地區戰爭,避免大國兵戎相見。

華府闢多條戰線 保一哥地位

中國現在仿德日路線,以經濟發展作為崛起的路徑,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一帶一路」等計劃,用全球共同富裕贏取重返國際強國之林的入場券。無論中國如何以和平示人,美國前總統小布殊、奧巴馬在任內都明言,絕不容許任何國家超越美國,現任總統特朗普亦不斷炫耀,中國GDP在他任內絕不能超過全球第一的美國。

中國GDP在1999年只是美國的11.3%,2009年的比例提高至35.3%,2019年已達67%,一般猜測在2030年前中國可超越美國成全球經濟第一大國。因此,特朗普粗野地對中國發動貿易戰、科技戰,都獲得朝野支持,因為美國不能接受自己淪為世界阿二。

特朗普向中國發動的不只是貿易戰,還不斷利用外交力量,詆毀「一帶一路」,意圖將「一帶一路」沿路的親華政權改為親西方;又推動七大工業國(G7),聯同澳洲、南韓、印度組成「經濟繁榮網絡」(Economic Prosperity Network),目的是將中國踢出全球供應鏈。另外,美國國務卿蓬佩奧早前宣布擴大「淨網行動」(Clean Network),要把中國的電訊公司、手機Apps、雲企業等踢出美國以至全球互聯網世界,是繼打擊華為、海康威視、曠視、商湯等高科技公司後,更大規模狙擊中國高新網絡公司的行動。在這些經濟戰中,美國還要求亞洲國家在中美之間選邊站,成為圍堵中國的棋子。

美國全方位封殺中國貿易、生產、高科技的全球發展,若她不成功,中美還可在經濟戰場上拚個高低;假如美國成功扼殺中國經濟的未來,中國又心生不忿,她無法以經濟手段反擊美國,就可能在外交或軍事上還擊,那經濟戰就會演變成中美新冷戰或熱戰。

菲越拒當馬前卒 台海局勢高危

當然,美國人珍惜自己國民生命,不會輕易在距家門十萬八千里外的亞洲與中國開戰,美國最期望的,是在幕後由代理人出手與中國打,利用戰爭消耗中國實力、重挫中國和平聲譽。美國近日在南海、台海的頻密軍事行動,就是為菲越兩國壯膽,讓其挑戰中國南海主權,並鼓動台獨衝擊北京底線。不過,菲越不是儍子,冷待美國伸來的援助之手;台灣蔡英文政府則致力台獨,可能擔心「蘇州過後無艇搭」,故為美國當馬前卒與北京開戰的機率正在上升。因此,亞洲目前最危險的火藥庫是台海。

二十一世紀是否亞洲世紀,還看亞洲能否在中美大國博弈下,汲取二戰戰禍教訓,避過兵戎相見自殘。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