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4月16日

羅威霍 EJ GLOBAL plus 信觀點

離岸金融總有英帝國影子
使用普通法 猶如鐵索連千里

「巴拿馬文件」曝光後,避稅港、離岸金融交易、洗黑錢等金融市場名詞,成為了全世界很多人熱議的話題。觀乎現時世界知名的離岸金融交易中心,十之八九都可以發現英帝國舊日的足跡,倫敦就是這些離岸中心的核心。

專門研究全球離岸金融的英國倫敦城市大學(City University London)國際政治經濟學教授Ronen Palan,曾在2010年出版了名為《國際金融中心:英帝國、城邦及商貿政治》(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enters: The British Empire, City-States and Commercially Oriented Politics),他在文章中由二戰後談起,解釋英帝國的政經結構如何促成現代的離岸金融網絡,以及這個網絡又如何鞏固英聯邦或舊日英帝國成員之間的聯繫,最終鞏固了倫敦這個超一流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筆者在此嘗試撮要此文內容,並配以世界最新發展來加以整合。

衞星成員有英國「基因」

(1)歐洲美元(EuroDollar)市場的興起:二戰後,英國在全球的政經影響力正式被美國取代,多個英國殖民地相繼獨立或變成自治領。1956年,英國及法國原本在蘇彝士運河的控制權突然被埃及軍政府奪去,英法欲出兵反擊但被美國阻止,美國更一度威脅拋售英鎊來阻撓親密盟友英國派兵。經此一役,英鎊在世界經濟的影響力急降,原本慣用英鎊來結算或作交易貨幣的英聯邦成員國、當時未獨立的英國殖民地,以及部分南美洲國家,隨即改用美元,但交易地點仍保留在倫敦。Palan認為,英倫銀行因當時的監管範圍未有涵蓋非英國籍交易雙方在英國境內、以外國貨幣為單位的結算交易,未有干預有關交易行為,結果這個全球最大的離岸美元交易市場(當時稱為「歐洲美元市場」)應運而生,也就是當代離岸金融中心的鼻祖。六十年代起,美國的企業資金為避過美國當局的金融監管,賺取更高投資回報,因此大舉湧入倫敦,倫敦自此成為全球資金量最大的國際金融中心。

(2)英帝國城邦分工合作建立離岸金融網絡:過程中,倫敦是離岸金融網絡的核心,但並非獨自負責所有離岸交易程序(如公司註冊、商業登記和報稅等),而是由一眾剛獨立不久的英聯邦成員國、英國自治領和殖民地分工合作,協助處理金額和公司數量達天文數字的交易。 Palan表示,這些英聯邦成員國、英國自治領和殖民地,如澤西島(Jersey)、曼島(Isle of Man)、海峽群島(Channel Islands)、百慕達(Bermuda)、英屬處女群島(British Virgin Islands)、開曼群島(Cayman Islands)、巴哈馬(The Bahamas),以及六十年代中加入的亞洲金融中心新加坡和香港,各成員來自不同時區或地區,可照顧不同區域的離岸金融客戶需要,而最重要的是這些地方同樣承襲英式普通法(English Common Law)傳統,令客戶可放心在倫敦以外作離岸交易。「巴拿馬文件」中揭發大量離岸交易在香港這個中介發生,其實早已不是新聞。

(3)冷戰後的瘋狂──俄羅斯、中東以至中國資金大舉湧入英國:九十年代後,蘇聯倒台、中東和亞洲(日本除外)整體經濟高速增長,這些新興經濟發展地區的富豪和投資者陸續湧現,而他們與以往的歐美投資者一樣,同樣選擇倫敦及英國屬土作離岸交易,避開所屬國家的稅務及金融監管,以追求更大投資回報,令以「離岸金融」方式存在的英帝國地位更加無可替代。

香港從沒脫離「英帝國」

新興經濟體的富豪在英國投資的資產種類繁多,除了股票、物業外,多間英超大球會已由外國人控制,著名例子如車路士的俄羅斯籍班主艾巴莫域治(Roman Abramovich)、曼城班主曼蘇爾(Sheikh Mansour)及新加盟的中國籍股東黎瑞剛、阿仙奴第二大股東、俄羅斯籍的烏斯曼諾夫(Alisher Usmanov)等等。

離岸金融交易無可避免涉及避稅、逃稅或洗黑錢等行為,2008年環球金融海嘯後,離岸金融交易成為眾矢之的。英國首相卡梅倫明言打擊逃稅,但這個「英帝國」利益錯綜複雜,要解決的話,即使卡梅倫連任也不可能做到(他能否完成第二次5年任期亦是疑問)。至於香港,則不可能也沒能力斷絕離岸金融這條決定其國際地位的利益命脈。香港從來都沒有脫離過這個「英帝國」。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