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7月11日

周一人物

回歸展13米高花燈再戰健力士

近日一座大型花燈照亮中環皇后像廣場,引來不少人注目,背後功臣正是夏中建。他曾於2017年香港回歸20周年,創下巨型吊掛花燈世界紀錄,惟相隔兩年,該紀錄先被日本人打破,後再遭泰國人改寫。今年適逢香港回歸25周年,夏中建決定再接再厲,誓要把紀錄奪回中國人手中,「我本身拜神,有道教就有紮作,呢啲係中國人精神一部分,(世界紀錄)無理由落入外國人手上。」

今次的花燈高13.3米、闊9米,由夏中建帶領內地20間學校的中小學生、本港懲教署職員及在囚青年等逾1000人,耗時兩年籌備製作,賀回歸之餘,亦慶祝懲教署改名40周年;選料用上高質「黃帝布」,除透光特強,夜裏份外晶瑩剔透,更能抵禦戶外8級強風。夏中建透露,最難是中間9米闊部分,無論紮作、運輸、裝嵌都要計算精準;作品已於7月2日正式亮燈,展期至10月國慶之後。

慨嘆青黃不接

紮作工藝屬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尤其傳統竹篾製品享負盛名,惟夏中建慨嘆,香港自九十年代起經濟轉型,愈來愈少新「紮」師兄願意入行,導致嚴重青黃不接,現時業內師傅屈指可數,「掙『紮』求『傳』」成當務之急,「我哋呢行,做學徒首先你要出力搬重物,師傅叫你搬金銀橋你都要搬啦,仲要經常出入殯儀館,邊有人肯學啫?」

若以功能區分,紮作主要可分喪葬、節慶及裝飾三大類,後兩者如今已很少使用竹篾。對於行業前景,他直言悲觀,相信竹篾工藝遲早被燒焊、3D打印技術或內地工廠機械式生產所取代,「(香港)都無晒人(紮作師傅),就算做獅頭、龍頭嗰啲都剩係識一兩味,唔係全科。」夏中建嘆謂:「無辦法,唔到你話事;而家搵學徒,無幾耐佢就話『師傅我唔做喇!去做洗頭好過,嗰度(髮型屋)多女仔,仲搵到兩萬幾(月薪)』,或者走去賣衫賣鞋,有冷氣嘆;做紙紮成手漿糊,出入殯儀館,邊度搵人學?要搵錢多,不如做地盤,所以(傳統紮作)無㗎喇,玩完就算。」

既然深知「十年後或現在失去,反正到最尾也唏噓」,何以仍苦苦堅持?「獅館出身嘅人,點都對獅頭、龍頭有份情意結,其他師兄弟無機會學,我好彩搵到師傅,又搵到食,趁仲有機會,搏命砌多啲,盡做。」

他口中的「盡做」,包括積極與不同機構合辦工作坊,冀讓更多人體驗這門手藝,「等多啲人視為興趣都好,唔一定用來謀生。」以今次製作花燈為例,期間他曾舉行多次視像及面授工作坊;主辦單位會於9月初安排由夏中建主持的中秋花燈紮作工作坊,免費教授。哪怕最終無力令行業回春,畢竟算是曾經努力過。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