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9月18日

謝嫣薇 食家講場

廣州廣御軒(上)

兩年多前,「粵菜南天王」麥廣帆傳來一張照片:一隻燒鵝被剖開肚子,肚裏拉出兩大塊花膠。麥廣帆說:「這個真的太好吃了,花膠釀在燒鵝肚子裏24小時再燒!等待通關,通關之後第一時間和你吃!」當時覺得這個想法很奇葩,又有點好奇是不是噱頭大於味道?或許大家坐疫牢坐儍了,什麼都覺得額外好吃……

眨眼兩年,當「燒鵝釀花膠」記憶逐漸淡忘之際,開始有不同食家好友跟我分享,廣州瑰麗酒店廣御軒的招牌菜「燒鵝釀花膠」真的一絕,值得專程去試,我才驚覺麥廣帆分享的菜式,便是出自廣御軒。這「燒鵝釀花膠」朝聖之旅,終於在不久前成行。

之前,我已吃過啟發自這道菜、出自廣州大哥茶餐廳的牛肚版本。牛肚本來極易吸汁,吸飽燒鵝汁精華後,結合牛肚本身甘香,惹味腴潤,愈嚼愈甘醇,比起一般燜煮更為可口。

征服嘴刁食家

有「廣州張智霖」之稱的馮永彪師傅,年輕帥氣又有才幹,屬內地中菜界一顆耀眼新星。他夥拍廚師長司徒劍泉,征服了一眾嘴刁食家。彪師傅說,起初這道「燒鵝釀花膠」構想,希望將佛跳牆和燒鵝二合一,後來在研發過程中發現,眾多佛跳牆材料中,花膠和遼參最吸味,效果最好,所以專注發展單品,「有時候材料太多未必好,反而味道沒了焦點。」彪師傅說。至於為何選擇花膠,而不是遼參?「因花膠公怎麼煨都不會『洩身』,原條遼參要入味就會『洩』,對於標準化有很大挑戰性,這是為什麼最後我們選擇用花膠而不是遼參。」

彪師傅和團隊試了無數種花膠,終選定蘇利南5頭花膠公。至於用於這道菜的燒鵝,醃味必須比起平常輕,因花膠須事先煨煮入味,再釀入燒鵝肚跟燒鵝一起烤製,如果按照平常醃料份量,花膠就會過鹹。另外,燒鵝用上荔枝木燒製,炭火急攻,花膠在過程再吸燒鵝流出的汁水,起了燜煮作用,使花膠更入味。上菜之前,還要把切件花膠放進砂鍋裏的飽汁稍微「扣」一下,上桌時這花膠配上鮑汁和一塊燒鵝一起吃。

在我眼中,這道菜不但體現中菜技法的技術含量,更體現中菜精髓:「複合烹調複合味」的極致。花膠先煨後,在燒鵝腔內燜煮,最後在鮑汁裏「扣」,三重味道,滋味豐濃,神采奕奕,鮮香味層層擴散,馨美無盡,花膠質感一流,軟糯黏口而不會過軟,在盡吸精華後,不顯濃膩厚重、味道優雅,可見每個環節份量掌控十分精準。

這道明星菜式自推出以來,每個月平均售出六七十份,也啟發了無數餐廳推出類似產品,譬如上述大哥茶餐廳平民版「燒鵝釀牛肚」外,也看過有人做釀鮑魚版本。這可說是近年粵菜界最具原創思維的新代表作!

撰文:謝嫣薇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