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30日
從未見過如此仔細的「解牛圖」,不僅以中、英、日三種語文標示部位名稱,還標明「3–4's」,應該是說秒數吧。3至4秒是什麼概念呢?圖解內最長「20–25's」,那麼3至4秒肯定在蜻蜓點水的剎那之間吧。
早聽聞蘭桂坊附近的「USHIO」,供應和牛部位之多堪稱冠絕中環,甫坐下侍應便放一張「解牛圖」於面前,彷彿庖丁再世,將一隻牛分割出多個部位,奇怪在註明秒數。日籍廚師看穿客人搞不通,便用英語解釋此乃炙燒時間,說會按厚薄、肥瘦判斷應燒多少時間,所以是「時間區間」。全幅圖唯一不是約數的只有牛板腱,「3's」就是3秒,心中數三下便要離火?
按圖索驥
在韓國首爾馬場洞的牛肉市場攤檔也有「解牛圖」,但只介紹十個八個不同部位,有些Steak House也會在店內掛上「解牛圖」,亦多數簡單介紹牛柳、西冷、肉眼扒位置所在,遠不及「USHIO」將16個部位分門別類出來。按圖索驥,長知識了,可說食到老,學到老。
根據圖示部位,很容易理解前腿上端為何命名為牛板腱,而後腿上方卻叫「龜之甲」及「和尚頭」,百思不得其解。吃得太忘形,未必牢記到吃過哪幾款肉,「解牛圖」標註上有個圓圈,以數字註明品嘗次序,所以我知道當日依次吃了後腰蓋柳、西冷、肩三角、上後腰脊肉、龜之甲、牛板腱。做法有壽喜燒、鹽燒和醬燒。由於點吃的是Tasting Menu,亦加配三瀨雞腿肉、鹿兒島黑豚腩肉、咖喱和牛飯。
今年初,已發現這家開在轉角位的店子,從外觀判斷應屬新派日本料理,直至近日老友推介才知道是燒肉專門店,而且是本地獨家使用鹿兒島的正宗日本店子。
早年在當地吃過新村和牛燒肉,留下印象,這家過江龍特別強調「赤身燒肉」,當然並非吞拿魚「赤身」,而是廚師憑經驗割出相對較瘦的牛肉。不過,以「霜降」聞名的和牛來說,瘦極有限,看來瘦一分肉,味則多一分,和牛有豐富油脂本質,所以油香依然,於是「赤身燒肉」兼收肉味和油香。
好了,是時候看廚師功夫,想看清楚如何火燒3秒!金睛火眼吼住主廚的手,只見他夾起略帶粉紅牛板腱,利落地攤放在爐上,我心中默念到第三下,他已將肉片反轉,不虞轉面得如此利落,來不及第二次默念已大功告成,估計在兩三秒之間吧。
今時今日,吃一頓,不只把食物吃落肚,還囫圇吞棗吞下一大堆飲食知識。
(編者按:梁家權最新著作《沒有星星的美食》
現已發售)歡迎訂購:實體書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狂牛大革命 浪漫夾激情 |
上一篇: | 復耕稻田 本土米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