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6月9日

湯偉聰醫生 以刀結緣

醫療崩潰

霎眼間已經做了醫生30多年,公營醫療人手捉襟見肘,不過無論在資源還是人力方面,都已經比以往大幅增加。雖則香港人口老化,筆者卻肯定醫療行政膨脹,是讓醫療效率大幅降低的一個主因。

剛剛為病人完成大腸內視鏡檢查,腸道灰灰黑黑的,以為病人缺氧,但原來是內視鏡的白平衡出事,以前數碼相機要手動調節白平衡,以還原實物顏色,現今的內視鏡、智能手提電話、數碼相機,能夠自動調節白平衡,然而醫院護士依然按指引在每次為病人做內視鏡前作手動調整,由於時間緊湊,鏡頭沒對準白色物件,白平衡變得不平衡,多此一舉、浪費時間、弄巧反拙。

另一邊廂,病人輸尿管結石,進行體外碎石手術,3毫米的輸尿管石瞬間化為灰燼,不過護士仍按指引將一個籂交予病人,觀察有沒有碎石排出,試問一顆3毫米輸尿管石變成粉末,怎樣可以用籂撈石?再另一邊廂,病人剛完成半甲狀腺切除手術,還在吊鹽水,手部沒有活動,感到麻痹,護士按指引急召醫生硬說低鈣,半甲狀腺切除手術不會影響副甲狀腺,何來低鈣?

日間醫療中心發牌要求完成內視鏡檢查後,檢驗有否物件遺留在病人體內,內視鏡工作通道只有2毫米,唯有變魔術才可以將外物放入人體。衞生署按指引任何手術項目均須檢查遺留儀器,為了取得牌照,無奈接受。

日常工作發現無數醫療謬誤,每當有問題發生時,醫療行政會作出檢討,然後推出一堆文件、程序,行政人員感到安全,然而若減少過時的做法,會帶來風險,結果程序愈加愈多,醫生護士都變得沒獨立思考,工作只為滿足文件,忽略病人,更容易出事,捉襟見肘的醫療人手雪上加霜。

若不作大幅度檢討,等於「倒錢落大海」,香港醫療必會崩潰,相信不久將來,大家將會在大灣區尋找適當醫療服務。

作者為外科專科醫生

[email protected]

 

[信健康] 避免醫療崩潰,醫生資訊派上場!【更多健康資訊:health.hkej.com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