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23日

劉健威 此時此刻

高級餐飲嗌救命

最近和經營高級餐飲的朋友閒聊,發覺他們面對前所未有的營運困難。

其一是市場收縮——這類高級餐飲,過去主要客源是專業人士,他們收入優渥,有條件高消費,現在他們不少都轉往新加坡或他地發展——今年稅局發出的個人收入報稅表減少33萬份,當中不少就屬這類中產階層;舊顧客消失,新顧客性質又有別——疫情過後,的確多了內地遊客,但他們大多將餐廳當成「打卡位」,光顧一次打打卡就罷,絕少回頭。

高峰期,高級餐飲利潤可觀,一家20座位左右的小店,每月利潤可高達百萬元,可是到了今天,盛況不再,有時甚至出現虧損。Those were the days。

市場雖然收縮,競爭卻不減反增——即使疫情三年,沒見多少高級餐廳執笠,新餐廳反而多了。

市場縮小競爭增加,高級餐飲遭遇的是前所未有的挑戰;除了營業收入,業界面對另一大困難是人手不足問題。

勞動人手不足,不是一時一地,或某個行業問題,而是疫情過後,很多地方不同行業均面臨的困境。

香港幾乎每家食肆都有員工短缺問題,高級餐廳也不例外,分別在於,那兩三個大財團因為經常聘請外國大廚入境,經驗豐富和跟政府部門較多默契,故較易輸入外來廚師;小型、獨資餐廳根本沒法輸入「外勞」,故員工短缺問題幾乎是致命的——員工求過於供,形成「員工市場」,好些廚師或樓面服務員因為不愁找不到工,所以工作態度改變,對上司或自己的工作都沒以往尊重;有些主廚為了處理人事問題,和承擔比以前更大工作量,自己根本沒時間創作新菜式。更因為員工不受控,出品和服務質素都下降,危機空前。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