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3年5月13日

高潔 花都拈花

英國渡法助遺蹟

少年時耕田番禺萬頃沙水鄉,常搭「花尾渡」(粵音島)。

很喜歡「渡」這個字。《信報》「花都拈花」之前,寫過一個小專欄「塞納渡河」。靈感有點兒來自「狐欲渡河,無如尾何?」無「渡」,則不同文明文化,彼此不通暢,故步自封。

是以看到這道標題〈遺產基金會渡過芒什〉,欣慰之心,油然而生。芒什(Manche)是法國人對英法海峽的叫法,來自諾曼第芒什省。瞧,英國民眾懵懵懂懂,輕率投了脫歐一票。從此關山阻隔,Brexit原來不如想像中的爽。幸而英國親法派人士,繼續熱心資助法國修葺保存年久失修的古蹟遺產,「擺渡舟子」。Ken Follett,一位已經捐助法國15萬歐羅的作家,4月底成立了倫敦第一個為法國古蹟籌款的分支。

這位英國作家憶述2019年4月15日,法國來的一通電話,告訴他巴黎聖母院嚴重火災。他的法國出版人羅伯特拉封,請他寫一本書,供義賣籌款重建聖母院。15天趕出了一本小書。然而全世界雪片飛來的捐款,已高達10億歐羅。他自感微不足道,但也催生了「遺產基金會」。最新目標,是港人稱「小不列顛」的西北布列塔尼地區、Dol-de-Bretagne的多爾大教堂,創立者Saint Samson和他一樣原籍威爾斯。法國天主教信仰濃厚的布列塔尼,教堂給了他最暢銷書籍《上帝之柱》很多靈感。儘管不信神;踏入這些宏偉教堂,總能深深感受到一種精神上的和平安寧。

那個小鎮,人口只有六千。240萬歐羅修葺費用,幸而有基金會慷慨解囊。善款一部分,來自遍布全英25萬法國僑民。縱然成功融入僑居國,他們依然依戀法國的根。

一場巴黎聖母院世紀大火,使基金會邁向國際化。選擇的7個項目,皆立足於英法兩國歷史與文化的羈絆牽連。例如西南美食之邑佩里戈爾(Périgord)的多姆(Domme)古城牆,見證了百年戰爭兩國的恩怨情仇;而Cîteaux長老修道院,第三任長老Stephen Harding,則是來自英法海峽彼岸的。

英國的National Trust,義工制度非常完善有效。這,也使法國這一邊,靈感泉湧。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