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22年4月29日

顧小培 康和健

成炊的後果

我在美國讀大學時,經常與一些中國留學生在假日開「大食會」。大家聚集在其中一人的居處,每人準備好一樣食物,之後共享。我的拿手好戲是烤鴨。這道菜式看似頗「大陣仗」,說易不易,其實說難不難。在外國一般家中都備有焗爐(烤箱)的情況下,並不需具精湛的廚藝。鴨子買回來、洗淨,依照食譜加上調味品,放進焗爐中,調校合適溫度後按掣,不須理它,時間一到,取出來就成。怎樣能做得似模似樣,風味十足?秘訣是麥芽糖。在未放入爐中之前,把一層厚厚的麥芽糖塗在鴨皮上。

麥芽糖與鴨皮放在一起,只是一種能帶來「物理作用」的操作,因為之後若改變主意,可以用水把鴨皮上的麥芽糖徹底沖走。換言之,能還原,回復本來面目。一旦賦予熱力,利用焗爐中的「火」去烤炙那隻塗了糖的鴨之時,它那層皮會燒焦,之後,麥芽糖再不能被沖走。原因是,火把糖和鴨皮上的蛋白質化合了,產生一個「化學作用」,那正正符合中文的一個說法:米已成炊,無法回復原貌。

其中具體的演變屬「醣基化」(Glycosylation)。那是在化學物質中發生的一種反應。例如在上文的烤鴨中,麥芽糖遇上了鴨皮上的脂肪,兩者形成一個「共價」(covalent)的交合。在原子的層面,是彼此利用它們外層的電子,組合在一起,達到「飽和」的狀態,也就是,由此而「穩定」下來。

然而上述那種「燒焦」只是自然界中的一個現象,乃是經過「火」(熱力)之功形成的,屬「糖化」(Glycation)或「非酶」(non-enzymatic)的醣基化。如果是在生物體內發生的「醣基化」,用上的媒介不是火,而是酶。

用科學的術語表達,「燒焦」形成的現象叫「梅納反應」(Maillard reaction),因為那是法國化學家梅納(Louis-Camille Maillard)在1912年首次描述的。「梅納反應」引致的後果,包括顏色的改變(趨向變黑)、香氣的產生,以及味道方面的變更:在未有完全「燒焦」變苦之前,因「焦糖化」而帶來可口的甜味。

醣基化其實只是糖與蛋白質聚合後的演變,但可以產生的是一些叫「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的東西。它能改變及影響蛋白質的正常功能。

在與其他蛋白質連成大分子後,能降低蛋白質的代謝機率。它甚至可以令細胞中的DNA產生移位現象,造成損傷,影響DNA的本來作業。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樂活知食 踢走都市病》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