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14日
新型冠狀病毒肆虐,全城恐慌。病毒傳染性極高,潛伏期已能傳染,難免人心惶惶、惴惴不安。坊間亦流傳着各種有關此新型病毒的駭人聽聞。然而,觀乎現今數據,新型冠狀病毒死亡率約為2%至3%,比2003年沙士及後來的禽流感與中東呼吸綜合症為低。再看死亡數字,中國14億總人口因該病毒致死的人數3100左右,亦遠低於美國因流感而死亡的數萬人(2018-2019年紀錄),更遑論奪去77萬人性命的愛滋病(2018年紀錄)。我們誠然要為新型冠狀病毒未雨綢繆,但不必方寸大亂;要謹慎小心,不應過分反應,以致惶惶不可終日!
新型冠狀病毒主要傳播途徑有三:飛沫傳播、接觸式傳播,以及動物接觸。第一類只要佩戴合規格口罩可以很大程度堵截飛沫傳播。第二類勤用洗手液或消毒酒精搓手清潔亦能有效減少傳播機會,佩戴眼鏡或護目鏡更可防止病毒經眼睛感染。第三類由於香港禁食野味,接觸動物機會亦不多,感染機會較微。另外,此新型冠狀病毒體積較大和重,很快便跌落地上,所以入屋前應清潔鞋底,避免把病毒帶入家中。病毒會殘留於糞便中,因此沖廁時蓋上廁板及令浴室U形排水喉水常滿來阻隔經其他單位感染也十分重要。
減少集體活動
最近有患者因火鍋而集體感染病毒, 令坊間關注氣溶膠效應這一傳播途徑。其實主要元兇並非火鍋,而是要盡量減少團體或家屬親友的集體活動,避免被未確診者感染,增加患病風險。此外,鍾南山院士又指出該病毒潛伏期可達3周,自我隔離的市民必須小心謹慎監控自己的身體狀況,不可因為兩星期未有病徵就輕率大意,成為潛在的病毒傳播者。從上述可知,只要做好各種預防措施,市民其實不必過分緊張,視新型病毒如洪水猛獸!
然而,口罩、搓手液、漂白水等預防和清潔用品近日在香港的供應嚴重不足。「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市民抗疫沒有足夠裝備,難免膽戰心驚。香港政府經過2003年沙士的慘痛教訓,防疫工作理應有經驗。但事與願違,是次的防疫工作與其他地方比較更顯相形見絀!澳門政府防疫工作當機立斷,例如立即宣布停課、拒絕發熱旅客入境及要求所有旅客填寫健康申報表、暫停博彩娛樂事業、叫停往來澳門武漢的旅行團等措施決策迅速,執行迅捷、立竿見影。相反,香港政府無論停課或健康申報表皆反應緩慢,更遑論及後各種隔靴搔癢、半吊子和不到位的措施!
疫症初期,林鄭特首身在瑞士,未有親自督師。疫症瞬息萬變,差之毫釐,謬以千里,特區政府領導班子未能靈活變通,危機處理不善,兼之說詞含糊、措施遲緩,置市民於亂局之中,如何安民心?
再看看澳門政府針對口罩供應的措施,當地市民只要攜備身份證,就能每人每10天到指定商店購買10個口罩,亦即政府保證每個市民一天至少有一個口罩使用。澳門市民只要如期購買,就能「一天一罩」。相反,香港市民「一罩難求」,特區政府既沒有足夠供應,更沒有監管藥房待價而沽、牟取暴利的行為。令不少市民甚或長者為了一盒口罩而要在凌晨冒着寒風排隊輪候,慘不忍睹!近月更出現搶米、搶廁紙等,暴露了香港人缺乏獨立思考和沒有安全感,香港政府沒有即時遏止網上流言及澄清而令謠言一發不可收拾。中國為新型冠狀病毒爆發的起點,中央政府大刀闊斧封城,亦未聞當地居民恐慌性搶購糧食或日用品。
此際非常時期,政府早前仍一成不變地以「價低者得」的投標方式來尋求口罩供應商,難免市民對政府怨聲載道。新型冠狀病毒也許要在氣溫回升後才會減退,香港市民與疫症抗爭的終點還未可見。正所謂「變則通,通則活」,期望香港政府快馬加鞭,創新求變,盡一切努力搜購口罩,如有不實的煽惑性恐慌言論,須立即澄清,以正視聽,安定全港市民的心,與市民同心抗疫。祝願全港市民身體安康,遠離惡疾!
作者為優才(楊殷有娣)書院校長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