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2月1日
這幾天,大家的話題都離不開口罩,我也來湊熱鬧。
未有近期社會運動之前,很多人都沒想過戴口罩,覺得它代表着陰森。戴口罩的人,不是有病,便是探病。除了醫生護士工作需要,沒人喜歡碰它。差點忘記,還有一種人也會戴口罩,正是打劫錶行的人。
我在手術室工作多年,對口罩並不抗拒。每天戴上口罩,在無影燈下做手術,為了專注,少有說話,同事之間都只是一個眼神,一點默契,就交代了一切。猶記得,當時花樣年華,同事讚我眼睛又大又漂亮,一個口罩,令一雙眼睛格外迷人。少不更事的我,信以為真,一直很喜歡口罩。
若隱若現,日本人也許深明其美,非常流行戴口罩。每次我到日本旅遊,尤其是在春暖花開時節,總見人在街上戴口罩;實情是對花粉特別敏感。除此以外,台北是另一個較多人用口罩的地方。無他,每人一輛摩托,用以代步卻又怕廢氣。
回看香港,這陣子最多朋友問我:怎樣選口罩?什麼時候換口罩?如何分底面?大堆問題,我一一認真地回答。有朋友私訊問:「化妝會否污染口罩?」我答:「口罩裏面的是污糟,外面的是污染。」她問:「何解?」「裏面的是化妝殘留,外面的是病毒殘留。」她笑問:「難怪,少見醫生護士化妝。」我幽她一默:「對了,所以買口罩,貴一點也不怕,拉上補下,省了化妝品開銷,可能有賺。」她哈哈大笑。
有時,只要想盡辦法從亂七八糟中,學懂幽默,就算事情再糟,也能自我療癒。我們,曾經走過SARS;醫護,曾經與民同行,堅守崗位。香港精神,逆境自強,全靠樂觀正能量。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