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月29日
今次談兩場音樂會,但隨時誤闖評論禁區,因為其中一場我沒在現場看。去年12月16日在維也納音樂廳(Konzerthaus)看Teodor Currentzis指揮斯圖加特西南德電台交響樂團(SWR Sinfonieorchester Stuttgart),曲目是馬勒《第九交響曲》。這是第三次看Currentzis,上兩次的樂團是他的子弟兵「恒樂團」(musicAeterna),但那兩次再好,我還是想看他能否令其他樂團奏出同樣熱情細密的音樂,才算是真實力,如今是他擔任西南德電台交響樂團的總指揮第二個樂季。
恕我不去描述細節,然而這次的馬勒九是我現場聽過最好,遠超我看過的巴倫邦、沙伊、杜達美、海廷克、拉圖及梵志登現場的馬勒九。我感覺速度很快,但真正的演奏時間是中庸的80多分鐘。會有這種錯覺,大可能是演奏的細節很充足,聲音很飽滿,亦即是所謂的「訊息量極大」,把聲音織得非常緊密。
Currentzis的指揮動作很是矚目,又高又瘦的他沒用指揮棒,動作之大其實我已經經歷過,但相比起上兩次聽他指揮恒樂團,今次的感覺是:聲響之豐富根本與他的動作沒有因果關係!
馬勒九細節繁多,一雙手是無可能全部做出來,這種優秀演奏其實在排練時已經準備好,與其說Currentzis用激烈動作驅動樂師,不如說是自我陶醉,順便在關鍵地方對樂師稍作提醒。但由於演奏本身出類拔萃,指揮要自high也毋須批評,但亦毋須稱讚這一點。
力在刀口上
由於這次歐遊,錯過了梵志登和港樂的蕭斯塔高維契第十。朋友看了,特別欣賞梵志登於第二樂章鞭策港樂做出懾人演奏。港樂於1月10在臉書放上第二樂章的現場錄影片段,即使錄音無法百分百重現真貌,仍感受到聲音的凌厲。
梵志登用的速度其實不快(大約每分鐘150拍,樂譜指定176拍),弦樂的運弓卻完全「力在刀口上」,不用蠻力,準確清脆,卻予人急速凌厲之感。同時,梵志登的動作很冷靜,不會像許多指揮發瘋一般打拍子,以求令樂隊做出「逼力」。
這兩個演奏令我想起布烈茲在一本訪問集談及指揮的手勢。他指出並不是因為蘇提的手勢充滿棱角,而令聲響充滿棱角,只不過是他想要這種聲音,就得到這種聲音。概括來說,任何指揮(他意思是稱職的指揮)都會在排練期間,要求樂團做出指揮想要的聲音,而不是演出時,憑哪種特定手勢去做出想要的聲音。
所以無論是Currentzis的訊息量爆燈,或者梵志登的凌厲,我看都不能從手勢解釋。但近年隨着影像普及,樂壇的生態也令年輕指揮要像鋼琴家、小提琴家般透過參加比賽來入行,都造成對指揮手勢的迷戀。觀眾、樂評人、年輕指揮都很容易以為音樂就在指揮棒上,樂師沒有這種遐想,因為音樂是他們奏出來的!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臭名遠播 健康臭豆 |
上一篇: | 蕭正楠流露已婚男人小確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