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1日
1922年,印度考古部門發現了古城摩亨佐-達羅(Mohenjo-daro,簡稱摩亨佐,位於今天巴基斯坦信德省),震驚考古界,從此,摩亨佐與另一古城哈拉帕(Harappa,位於今天巴基斯坦旁遮普省)便成為了古印度文明的代表。
其實,印度早在十八世紀已發現哈拉帕,但沒想到這會是古文明根據地而忽略了它;到十九世紀中期,考古部門到當地考察,發掘到一些小印章,負責人以為是近代物品,便認定哈拉帕只是一個普通的廢棄城市,簡單地寫了個報告了事,之後的數十年,再也沒有人注意哈拉帕。
及後,英國在當地大興土木,在建鐵路時,工人甚至把在遺址找到的磚塊、破石像等全都「廢物利用」──打碎後用來做道碴。直至1921年,考古部門終於發現哈拉帕古城遺址時,很多珍貴文物已受到嚴重破壞,因此,幾乎沒有受到破壞的摩亨佐,其完整性遠超過哈拉帕。
極具規模
學者估計這兩座城市約存在於公元前2600年,約於公元前1900年至公元前1800年廢棄。從遺蹟分析,並不是因為戰爭變得殘破,而是因為居民逐漸離開而廢棄的,至於廢棄的原因,至今仍然是個謎。
這兩座4000多年前的古城甚有規模,兩城各有一座城堡,是以泥磚堆成, 如同一層金字塔神殿,四周都是厚實的牆。至於民居呈棋盤狀,有寬敞的街道和先進的排水位,還有穀倉、浴場和估計是學校或廟宇等的公共建設,在其廢棄後的1000年間,印度再也沒有出現過類似的先進城市。
從出土的器物可以推論出,這兩座城市是當時的貿易交滙點,在這裏,考古學家找到來自阿富汗的琉璃、來自伊朗或西藏的寶石、來自亞洲的玉石,在城內還有一座製作珠寶的小工廠。
摩亨佐及哈拉帕出土的藝術品尺寸都不大,沒跡象顯示有大型的公共藝術,當中以陶製品居多,有粗糙的人物雕像,也有組合模型如推車模型,當中最具藝術性的,也就是之前提到,被印度考古部門誤以為是近代物件,刻有不同圖像和圖案的滑石印章(Pashupati seal)。
圖案生動
滑石是一種易於切割的灰綠色石頭,經雕刻後放進窰內焙燒,會呈現閃亮的表面,印章的矩形表面上刻有人物、神話中的野獸和現實中的野獸,雕工精確細膩如珠寶雕刻,也難怪當年沒有任何先進儀器,只憑肉眼判斷的考古部門會誤把它們當是近代藝術品。
目前出土的印章的尺寸都很小,不超過5厘米,但充滿生命力,技師完全捕捉到動物的特質,在雕刻牛時,會強調牠拱背的姿態,在雕刻大象時,會強調牠搖鼻的樣子,印章雖然是靜態的,但卻給人一種動的感覺。
考古學家對這些印章感興趣的最大原因是,兩座城市都找不到文字,唯一有可能,也相信是文字的,就是印章上的符號及圖案,至今學者仍在不斷研究,希望不久的將來能解讀它們的意義。
訂戶登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