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5月28日

顧小培 康和健

舞蹈症

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看來頗為體貼市民,曾舉辦「社區體質測試計劃」。調查結果顯示,香港市民普遍運動量不足,不利於維持身體健康。為了要敦促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輔以適當運動,提升體質和健康水平,自2000年起,康文署與衞生署合辦「普及健體運動」,其中包括跑步、行山。尚有的重點項目之一是「跳舞強身」。

猶記得在上世紀大約七十年代,香港政府曾在一段時期中舉辦跳舞晚會,地點在中環卜公碼頭。我從沒有參加過這些聚會。老實說,當時感到跳舞這玩意兒與政府有點格格不入,甚至對此節目之意識形態,不無反感。印象中,其時之所以有這些活動的設計以至推出,可能與之前的社會動亂有關:政府感到年輕人沒有娛樂寄託,值得為他們提供社交場地和機會,及設置一個宣洩體力的渠道。

現今政府推行的一連串健體活動,則非為了社交,說明是鼓勵市民勤做運動,養成健康的生活習慣;且有特定的對象,例如兒童、長者和殘疾人士。這項計劃以自我實踐的獎勵形式推行。每名參加者可獲發一本紀錄冊,用來記錄他參與各項運動的模式和次數,目的是鼓勵他們持之以恒,將運動培養成為習慣。

在「跳舞強身」這個項目而言,康文署透過舉辦多元化的舞蹈同樂及晚會,鼓勵市民參與舞蹈活動,視之為體力運動。其宣揚的好處,包括增強心肺功能;增加關節靈活性和柔軟度;強化肌肉,有助減低骨質疏鬆;減低心血管病、高血壓、中風和糖尿病等病患;紓緩壓力;消耗熱量,保持理想體重等;另一方面,增強自信及促進心理健康,擴闊社交圈子。總而言之,為的是促進身心健康。

現今在一些「耆英」圈子中,不少人都以跳舞作為日常鍛煉體魄的項目。他們選擇的,一般都是西方社交舞。這些往往脫胎於原始部落的舞蹈;最早之時,應是多人集體參與的。從電影中可見,在中世紀的歐洲,以至墾荒時期的美國,都流行這類形式。之後才逐漸發展成為二人對跳,再而根據各樣不同的音樂和節拍,有種種舞步之創。例如華爾茲(waltz)源於十九世紀較通俗的「輕音樂」圓舞曲。

在更早時期的希臘,早已有一種由多人圍成圓圈跳的舞,叫choreia。從這個字,竟然引申出一種遺傳性疾病,統稱「舞蹈症」(chorea)。病者部分腦細胞死亡,成因之一是帕金遜病。

 

(編者按:顧小培最新著作《草本對症 尋醫不問藥》現已發售)

歡迎訂購:實體書、電子書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