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9年4月8日

劉偉霖 藝文評論

大俠才配用名劍

克雷莫納弦樂四重奏(Quartetto di Cremona)這名稱很易令人聯想到意大利名琴。他們在藝術節3月21及22日的音樂會,用的樂器都是從日本音樂財團借來,曾經屬於帕格里尼的Stradivarius。

21日的音樂會過半和意大利有關,開場曲是胡爾夫《意大利小夜曲》,演奏偏向小心翼翼,沒幾多陽光。威爾第《弦樂四重奏》少人演奏,有意大利團體演奏本是美事,但從這一曲開始我便自問:為什麼琴音那麼乾,甚至比許多著名四重奏更差?這套琴真的是所謂的「帕格里尼四重奏」嗎?

單從發音來說,我真的想不通為什麼這4人,居然在威爾第常常不用揉弦拉長音,這個情形在第一小提琴最為明顯。右手也沒力,聲音渙散。造句上,只見他們只顧做出頓奏之類的articulation,卻欠缺句子的抑揚頓挫。我覺得他們是帶着演奏海頓或莫扎特的心態,去拉威爾第,氣氛呆滯,音量變化也太少。

普契尼《菊花》,他們的速度比一般快,想是要避免濫情,但顯然捉錯用神,尤其是那個半音階的上升旋律,沒怎樣做漸慢,但那個旋律卻是十分夭心夭肺的地方。他們這麼奏,聽來和半音階的練習無異。

五重奏並非四加一

布拉姆斯《第二弦樂五重奏》,由Dimitri Hoffmann拉第二中提琴。我覺得這個演奏的致命傷在於當此作品只是多一支中提琴「鄧腳」,忽視作曲家為這個配搭設計的獨特聲響。這個演奏,中間3支樂器很薄,第一小提琴缺乏在高空翱翔的瀟灑,大提琴亦無份做出結實的底盤。

第一樂章的9/8節奏,他們奏不出恢宏的氣魄。第三樂章用了三拍去拉,所以做不到一拍的搖曳感覺,第四樂章亦不夠快。只有第二樂章較令我滿意,全因兩支中提琴的如歌演奏。其實這隊四重奏,我覺得只有中提琴手Simone Gramaglia的音樂感比較優秀。

21日的音樂會有巴托《第五弦樂四重奏》,開售時是說《第二》,演出前第一小提琴向觀眾道明是有人不小心。不過奏第二還是第五,我還是覺得:你們膽小就不要奏巴托了。去年6月在東京聽Diotima弦樂四重奏的巴托全集記憶猶新,克雷莫納的演奏,只會令一般觀眾更抗拒巴托。

下半場有貝多芬作品135,是兩場中最像樣的演奏,第三樂章選用稍慢的速度,勉強算感人,但其餘樂章,節奏及氣氛都不夠活力。這場的安歌前,第一小提琴道出這套樂器其實最適合拉莫扎特,然後奏了K499四重奏的慢板(第三樂章)。

聲音是順耳了一點,但造句及發聲還是這麼呆板,沒完沒了。有想過他們快將歸還名琴,不想冒險,但兩場聽了不同曲目,我還是覺得,要不這套琴其實不外如是,要不就是他們的技術配不上「名器」,無奈許多觀眾一知道是Strad就會未聽先興奮。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