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6日
冰絃、焦尾、綠蟻等古代名琴,雖極可能已不存於世,名琴之故事總是令人嚮往,甚至有被寫入小說或戲曲中。名琴雖難復睹,可幸部分琴譜還留傳下來,古琴音韻不至失傳。去年底至今年1月底康文署主辦了連串古琴活動,包括音樂會及示範講座,名為「琴韻心傳」,並由德愔琴社演出。
上世紀中一批內地琴人移居香港,其後有故去或移民,留港授琴的主要琴家只蔡德允一人。她將傳統琴風保留,發展成為本土風格,與後來內地的琴風迥異。其門人於1998年成立德愔琴社,旨在發揚乃師之琴藝及精神。現有第一代弟子、二及三代後學傳藝。適值蔡老師辭世10周年,為表懷敬,其弟子倡辦及演出了是次節目!
獨奏會主要由第一代弟子演出。今次看了1月20號謝俊仁及27號蘇思棣的獨奏會。因承一師為主,演出的曲目基本大同小異,正因如此更見演出之不易。常見曲目《漁樵問答》、《水仙操》、《憶故人》、《平沙落雁》、《瀟湘水雲》、《陽關三叠》及《白雪》等都有奏。
琴簫合一
雖然古琴不復見,演出者自攜之琴亦是名琴,如蘇思棣的宋琴「太古聲」及其自斵之「清冷」、劉楚華的宋琴「萬壑松風」及謝俊仁的無名宋琴,節目全用絲絃演奏。古琴之音本來就是恬逸古樸、淡雅清幽,且多寫意象,其純樸高雅之態一般人不易領略。今番的連串活動除讓愛琴者一次聽盡名家名曲,更讓門外漢有機會在較全面的演出中,接觸和認識古琴與琴曲。
所謂琴簫合一,獨奏會除帶來琴曲,亦邀來嘉賓琴簫合奏,和琴歌環節。27號之《淡黄栁》以曲紓解客懷,曲雖短,意自深;20號之《醉清平調》是謝俊仁根據李白為唐玄宗與楊貴妃醉詠3首《清平調》而譜的新曲,邀來胡潤勤(簫)及陳澤蕾(歌)合演。部分樂句使用了古代宮廷音樂的「含變音」五聲音階:「商、角、清角、羽、變宮」;而主旋律用雅樂寫成,盡展琴簫合一之美,加上歌聲,不難感受到琴歌迷人之處。
當下就想起李白另一首詞《悲歌行》,詞云「悲來乎,悲來乎!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悲來不吟還不笑,天下無人知我心。君有數斗酒,我有三尺琴,琴鳴酒樂兩相得,一杯不啻千鈞金。」上闋已見豪情,下闋多點感嘆,終究又歸於詩人的豁達豪邁,此詞很適合譜為琴歌。剛好27號遇上獨奏家謝俊仁,向他提出此意見,望不久將來能見新作面世。
獨奏會安排在小型的演奏室舉行,本是常規做法,但琴曲主題多連結環境如高山、流水、碧泉、海天等,古琴之音亦甚古樸素淨,因此聽之每他能直入心靈,去濁揚清,但演奏室極現代化,頭上的黄燈與古琴之格調相違,光亮的木牆亦礙視野,節目名為「琴韻心傳」本來貼切,但場地要再考慮,最好透過窗户能遠眺自然景色,要不就搬到博物館或茶社演出!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沙丘綠林 豐盛鳥取 |
上一篇: | 劉玉翠哭笑中說父女情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