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7年6月5日

劉偉霖 藝文評論

緊貼當代音樂

在小交新樂季節目中,見到許多當代作曲家的名字,有趣在他們即使在彼邦甚為有名,但絕少出現在本地的音樂會上。不少樂迷,尤其是對現代音樂避之則吉的,以為只要音樂會的開頭奏一首10分鐘內的新作,就算是推動了現代音樂,所以他們亦未必體會到小交在這個樂季所做的是多麼難得。

雖然小交排出的大名:Manoury、Jonathan Harvey、Larcher、Vasks,並不代表一定是最頂尖最創新的作品,但至少可讓本地觀眾親身領略到,在當今最高層次上的現代音樂會是什麼模樣。況且,即使喜愛前衞音樂的是小眾,他們的需要也不應忽視。見到樂團職員表中,鄺展維擔任「當代音樂研究」,難怪樂團能排出如此「識貨」的曲目。

5月27日的音樂會,焦點本是法國豎琴家Anais Gaudemard的演出,但在節目的開頭就有一首當代法國作曲家Manoury的作品。《多瞬間》(Instants Pluriels)號稱是世界首演,但嚴格來說只是新版本的首演,原來的編制勉強可以說是「室樂版」,今次的版本加多了樂器,變成「樂團版」。不變的是樂曲仍需要2位指揮,因為樂手需要分成2組,2組背着彼此,但2個指揮能望到對方。

離散集合再離散

本晚的指揮簡文彬擔任第一指揮,葉詠詩這晚只在此一作品指揮,擔任第二指揮。雙樂隊雙指揮固然不是常規,但未至於對樂迷完全陌生,例如馬勒《復活交響曲》終曲就要有人指揮「離台樂隊」,而年份已經有點久遠,但前衞度或困惑度不減的艾佛斯《未答的問題》除了2組樂隊,還有獨奏小號在第三個層面。數前衞經典,不能不提Stockhausen將3個樂隊分置場館不同角落,各有一個指揮負責的Gruppen。

之所以要用到第二甚至第三個指揮,可以歸納為2種需要,一種是spatial,想將音樂放在不同的空間,另一種是temporal,即是不同的樂組要奏不同的拍子及速度。以上3曲都有時、空不同的特質,所以要動用多過一個指揮。不過Manoury這首《多瞬間》,由於2個樂隊都在台上,於是時間上的不同會遠較「立體聲」效果顯著。

不過2個樂隊又不至於各自為政,除了是材料上的相近,還有是樂曲有很多「集合點」,一個樂隊完成自己的部分,就會等到另一個樂隊來到「集合點」,然後再各自出發,所謂「等」又不是什麼都不做,有時是將音符照指揮的指示維持長一點。樂曲的發展,概括的一點說就是2個樂隊逐漸從離散走到一齊,高潮時就聽到2個樂隊在不同速度但音符非常相似下的相撞,然後就復歸離散。

今個星期就有法國大提琴家Queyras和小交合演奧地利作曲家Larcher的新作,另有Queyras將巴哈大提琴組曲和當代作品並置的獨奏會,都很令人期待。

 

放大圖片 / 顯示原圖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