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門:

2016年6月10日

丁錫全醫生 國手開講

過分追求完美致情緒病

30歲的Jason畢業後在銀行工作,因為工作拚搏,半年前被提升為主管。開心之餘,他卻發現新職位要兼顧的範疇愈來愈多,要承受的壓力也愈來愈大。事事希望做足滿分的Jason,即使每天加班至夜深,堆積如山的文件仍然有增無減;本來鬥志高昂的他,發覺自己逐漸厭倦工作,無論家人或女友如何安慰他,低落的情緒仍好不起來,晚上無法入睡,更覺得自己失去動力。

在女友好言相勸後,他終於下定決心向精神科醫生求診,得出的結果是他患上了抑鬱症。「醫生,我只是想把工作做好,難道追求完美也是錯?」沮喪的Jason問道。

在醫生的角度來看,追求完美是一種性格表現,並無對錯之分;可是,若事事也強迫自己做到「零瑕疵」,持續的精神壓力令腦內神經傳導物質水平失衡,令大腦調節情緒的功能受干擾,出現抑鬱病徵。

抑鬱症可按患者所出現的病徵及嚴重程度分為重度抑鬱、輕度抑鬱及躁狂抑鬱等,患者會像Jason般出現情緒長期低落、對日常嗜好失去興趣、經常失眠、容易疲倦及失去動力等症狀。

醫生可根據患者的病因及病情嚴重性等, 安排不同的治療模式,當中包括心理治療(例如認知行為治療)和藥物治療。嚴重者可能需要腦電盪治療(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或最新的腦磁激治療(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腦磁激治療以刺激腦部為目的,由於它只是利用高頻磁力,不需麻醉,也不會損害腦部神經,沒有失憶的副作用。相比起腦電盪,它需要的治療次數較多,且效率也稍低(約為70%),但權衡利弊後,好處仍多於缺點,尤其是腦磁激見效只需1星期,比藥物需要3星期才見效快得多。當然,腦磁激不是萬能,部分個案仍須配合藥物,以獲得理想療效,而腦內有金屬、心臟起搏器或有腦癇症病史的患者,也須慎用。

作者為精神科專科醫生

隔周五刊登

 

訂戶登入

回上

信報簡介 | 服務條款 | 私隱條款 | 免責聲明 | 廣告查詢 | 加入信報 | 聯絡信報

股票及指數資料由財經智珠網有限公司提供。期貨指數資料由天滙財經有限公司提供。外滙及黃金報價由路透社提供。

本網站的內容概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本網站內容亦並非就任何個別投資者的特定投資目標、財務狀況及個別需要而編製。投資者不應只按本網站內容進行投資。在作出任何投資決定前,投資者應考慮產品的特點、其本身的投資目標、可承受的風險程度及其他因素,並適當地尋求獨立的財務及專業意見。本網站及其資訊供應商竭力提供準確而可靠的資料,但並不保證資料絕對無誤,資料如有錯漏而令閣下蒙受損失,本公司概不負責。

You are currently at: www.hkej.com
Skip This A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