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
2020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後一年,「十三五」定下的目標是,到2020年實現農村貧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義務教育、基本醫療、住房安全有保障……在2020年即將結束的時候,中國最貧窮的省份之一貴州省,12月12日宣布,轄下所有貧困縣皆「脫貧」,這也意味中國全數貧困縣都已經脫貧。對於完成這個黨中央承諾的政治任務,國務院扶貧辦表現得非常審慎,不敢輕易宣布「全面脫貧攻堅戰勝利」。這種態度證明最高層的頭腦尚算清醒。因為即使沒有造假,縣級的貧窮確實被消滅了,縣級以下,包含鄉、鎮、街道、村等,還有一定數量的貧窮人口需要協助。
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1978年前還一窮二白,6年前的2014年底,還有7000多萬農村貧困人口。在新冠疫情肆虐的今日,能取得這樣的成績已實屬不易。但中國的貧窮問題,不能純粹看數字。首先,聯合國的赤貧標準每日收入在大約1.25或1.30美元,中國貧困線標準約為年收入人民幣3000元(即月收250元),換言之,中國的標準已與國際標準大致看齊,但在百物騰貴的今天,這樣的收入只能勉強生存,不能活得體面。
2019年國家統計局曾提出,月收入2000元到5000元人民幣為「中等收入群體」,當時很多人都質疑2000元收入怎算中等收入群體呢?如果在城市生活,扣除食宿後根本是赤貧。至於月收入250,生活更成問題了。中國的赤貧標準,是否已經不合時宜呢?有些人以為美國的貧困人口有四千萬,中國才一千萬,那是因為美國的貧困標準比中國高二十倍。
在改革開放前,中國是均貧的社會,雖然生活苦,但沒有比較,就不會心理不平衡。現時富裕階層與貧困階層活在兩個平行時空。可以說,「絕對貧窮」已被消滅,但「相對貧窮」卻愈來愈嚴峻,後者牽涉幸福感、獲得感的主觀感受。舉個例子,一個已脫貧的人來到城市的富人區,目睹另一種生活後,肯定不會覺得自己很幸福。以堅尼系數來看,大陸自1990年代就不斷竄升,2019年仍處在0.465的高位,高於國際認知下警戒線0.4不少,這對於奉行社會主義的中國來說,不可謂不諷刺。
中國社會科學院21日發布《社會藍皮書》時就承認,中國社會在未來5年需面對貧富懸殊問題,也應着手處理財富再分配機制。社科院研究所所長陳光金在會上指出,若把全國居民收入分為五等分,目前最高階層的收入相當於最低層的9倍,而2005年時僅為7倍;顯示貧富懸殊問題仍然嚴峻。
大陸官方資料顯示,8.6%富裕家庭擁有的金融資產佔全部大陸人民的60.4%,而佔43.73%的最貧窮家庭只佔有全部金融資產的2.99%,兩者相差359倍。真實的數字與官方數字相距相信更巨大!最近網上有很多新名詞,如低下階層自嘲式的「月經貧窮困」、「打工人」、「996」,另一邊則是被網紅拿來炫富的「凡爾賽文學」……這些網上用語顯示,貧富階級的對立情緒高漲,一個偶然的事件就會被引爆。
訂戶登入
下一篇: | 服務導向提升學前兒童認知發展 |
上一篇: | 年終回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