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5日
法國經濟學家皮凱提(Thomas Piketty)2013年名著《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因為深入探討歐美不平等加劇,而受到國家主席習近平的引用及讚揚;可是,新書《資本與意識形態》卻命運迥異,由於他把對經濟不平等的研究擴大到中國和印度等非西方國家,被要求刪減「敏感內容」,他不屈服,最終可能被拒諸中國門外。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出版後掀起一股熱潮,暢銷全球兩百多萬冊,其後被翻譯成多種不同語言,包括中文簡體版。皮凱提費時15年,整理跨越三世紀20個以上國家的歷史資料,才寫成厚達700多頁的著作,主要探討的是自十八世紀以來歐美國家財富和收入不均現象。這種冗長沉悶的學術著作,能成為暢銷書,堪稱出版界的異數。原因有兩個,一個是貧富懸殊、收入不均已成為全球熱門話題,引起了龐大民怨,沒有人能忽視;另一個則是政客很容易斷章取義,拿了書中內容來攻擊對方。
其實不論是成名作《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抑或近著《資本與意識形態》都是學術著作,沒有「反中亂黨」的意圖,唯一分別是前者批評的是歐美,後者則觸及中國。當然,如果在幾年前,這種書的敏感性不高,只是現時中國經濟下行,中美劍拔弩張,加上疫情肆虐,審查部門草木皆兵,寧可殺錯,不可放過。
皮凱提接受媒體訪問時透露,被要求削掉的內容包括指出中國「貧富差距以極快的速度增長」、貧富懸殊程度已與美國相當的部分,也包括中國沒有遺產稅導致財富高度集中的段落。皮凱提就此在書中寫道,「一個由共產黨領導的、宣稱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國家,居然會做出這樣的選擇,這真是自相矛盾。」這段是中國的出版社強力要求刪掉的部分。
皮凱提指出九十年代時,中國最富有的10%人口佔有的財富約40%至50%,相當於北歐的瑞典,但2018年,少數人把持的財富已經增長到70%,跟高度不平等的美國相當接近,顯示有三分之二的資本都集中在極少數人手中。其實,新書並非集中抨擊中國模式,也批評了印度、巴西、歐美……。該書提及中國高度不平等、官方數據不透明等現象僅佔整本書極小的篇幅。
拒對不同政經制度辯論
不過,對於中國的審查部門來說,批評外國可以,但一觸及中國就萬萬不可。正如皮凱提所說,審查「似乎表明中國的政權愈來愈緊張不安,也表明他們拒絕對不同的經濟和政治制度進行公開的辯論」。
近年來,中國的出版環境變得愈來愈嚴,宣傳部門推出了支持國內作者,以及宣傳中國政經模式圖書的新規定。由於擔心被排斥在中國巨大市場之外,部分西方作家和出版商選擇屈服,容許簡體版刪掉被認為敏感的部分。皮凱提卻形容,要求刪除內容是「荒謬」之舉,「同意這樣做等於是向那個政權妥協,甘心充當他們宣傳事業的工具。」
近年中國的社會主義被某些學者形容為比資本主義更資本主義,相比起已發展國家,中國的貧富懸殊更嚴重。以研究收入不公平而成名的皮凱提,將研究的方向轉向中國以至印度等新興國家,其實也自然不過。但在學術審查的新常態下,這位當年被奉為上賓的學術明星,今後卻有可能被禁止入境了。
訂戶登入